摘要 | 第5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导言 | 第16-3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6-17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7-19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7-18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3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9-26页 |
1.3.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| 第19-20页 |
1.3.2 集体行动 | 第20-22页 |
1.3.3 农户合作行为 | 第22-24页 |
1.3.4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农户参与 | 第24-25页 |
1.3.5 文献评述 | 第25-26页 |
1.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| 第26-29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26-27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1.4.3 研究方法 | 第28-29页 |
1.5 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29-31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 | 第31-42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31-35页 |
2.1.1 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| 第31页 |
2.1.2 乡村公共空间 | 第31-32页 |
2.1.3 社会资本 | 第32-34页 |
2.1.4 合作行为 | 第34-35页 |
2.2 基础理论 | 第35-39页 |
2.2.1 集体行动理论 | 第35-36页 |
2.2.2 公共产品理论 | 第36-37页 |
2.2.3 农户行为理论 | 第37-39页 |
2.3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农户合作行为的生成机理 | 第39-4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三章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| 第42-58页 |
3.1 农村生活垃圾现状 | 第42-43页 |
3.2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模式 | 第43-45页 |
3.2.1 统一集中处理模式 | 第43-44页 |
3.2.2 源头分散化处理模式 | 第44-45页 |
3.3 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 | 第45-47页 |
3.3.1 粉碎直排法 | 第45页 |
3.3.2 填埋法 | 第45页 |
3.3.3 肥料化处理 | 第45-46页 |
3.3.4 饲料化处理 | 第46页 |
3.3.5 焚烧法 | 第46-47页 |
3.3.6 热分解法 | 第47页 |
3.3.7 其他方法 | 第47页 |
3.4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技术路线 | 第47-48页 |
3.5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合作供给现状分析 | 第48-53页 |
3.5.1 调研区概况 | 第48-49页 |
3.5.2 样本特征 | 第49-50页 |
3.5.3 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目标与运作模式 | 第50页 |
3.5.4 供给数量和质量 | 第50-51页 |
3.5.5 农户合作共建动因 | 第51页 |
3.5.6 农户合作方式与成本分摊 | 第51-52页 |
3.5.7 农户意见协商方式 | 第52页 |
3.5.8 农户支付金额 | 第52-53页 |
3.6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53-56页 |
3.6.1 政府供给能力较低,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| 第53-54页 |
3.6.2 村社民间组织供给能力弱,无法提供协作 | 第54-55页 |
3.6.3 村民委员会控制力减弱,农户环保意识缺乏 | 第55页 |
3.6.4 市场化程度低,相关技术推广难度大 | 第55-56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四章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农户合作困境分析 | 第58-72页 |
4.1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农户合作困境 | 第58-59页 |
4.2 农户合作意愿与合作行为分析 | 第59-61页 |
4.2.1 农户合作意愿分析 | 第59页 |
4.2.2 农户合作行为分析 | 第59-60页 |
4.2.3 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分析 | 第60-61页 |
4.3 意愿与行为悖离的理论模型构建 | 第61-66页 |
4.3.1 变量选取 | 第61-64页 |
4.3.2 模型构建 | 第64-66页 |
4.4 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| 第66-70页 |
4.4.1 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66-68页 |
4.4.2 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层次解析 | 第68-7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五章 公共空间、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农户合作行为的影响 | 第72-87页 |
5.1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农户合作形成的微观机制 | 第72-74页 |
5.2 公共空间、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合作的影响机理 | 第74-75页 |
5.3 公共空间、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合作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75-86页 |
5.3.1 理论与现实背景 | 第75-76页 |
5.3.2 研究假设 | 第76-78页 |
5.3.3 变量说明 | 第78-82页 |
5.3.4 公共空间、社会资本对农户合作行为的实证分析 | 第82-8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第六章 异质性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农户合作行为的影响 | 第87-97页 |
6.1 异质性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合作的影响机理 | 第87-88页 |
6.2 异质性对农户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合作影响的理论模型 | 第88-91页 |
6.2.1 偏好异质性的影响 | 第88-89页 |
6.2.2 资源禀赋异质性 | 第89页 |
6.2.3 人力资本异质性 | 第89-90页 |
6.2.4 社会资本异质性 | 第90-91页 |
6.3 异质性对农户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合作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91-95页 |
6.3.1 异质性测定方法与变量说明 | 第91-92页 |
6.3.2 异质性与农户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定量分析 | 第92-95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95-97页 |
第七章 农户合作参与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效果评价 | 第97-107页 |
7.1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指标选取 | 第97-98页 |
7.1.1 村庄基本特征 | 第97页 |
7.1.2 社会制度环境 | 第97页 |
7.1.3 农户基本特征 | 第97-98页 |
7.1.4 农户认知程度 | 第98页 |
7.1.5 垃圾处理现状 | 第98页 |
7.1.6 垃圾处理效果 | 第98页 |
7.2 指标体系构建 | 第98-99页 |
7.3 评价模型确定 | 第99-102页 |
7.3.1 确定评判对象、因素与评语 | 第99-100页 |
7.3.2 权重的计算 | 第100-101页 |
7.3.3 单因素判定 | 第101-102页 |
7.3.4 综合判定 | 第102页 |
7.4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| 第102-106页 |
7.5 本章小结 | 第106-107页 |
第八章 结论、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| 第107-112页 |
8.1 结论 | 第107-108页 |
8.2 政策建议 | 第108-110页 |
8.2.1 因地制宜,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| 第109页 |
8.2.2 提高农户认知水平,鼓励农户合作行为 | 第109页 |
8.2.3 提供有利环境,促进农户合作 | 第109页 |
8.2.4 培育乡村公共空间,突出社会资本作用 | 第109-110页 |
8.2.5 发挥农户主体作用,提高农户参与水平 | 第110页 |
8.3 进一步研究展望 | 第110-11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2-123页 |
附录 | 第123-130页 |
致谢 | 第130-13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3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