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震缝间距对箱型隧道纵向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2-18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隧道震害影响因素 | 第13-15页 |
| ·地震震级及烈度影响 | 第14页 |
| ·衬砌结构及施工质量影响 | 第14页 |
| ·隧道埋深影响 | 第14-15页 |
| ·隧道围岩条件影响 | 第15页 |
| ·隧道抗震减震设计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| ·隧道抗震设计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隧道抗震及减震措施 | 第16-17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7-18页 |
| 第2章 反应位移法在隧道纵向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 | 第18-30页 |
| ·反应位移法简介 | 第18页 |
| ·隧道纵向地震反应分析的“狭义反应位移法” | 第18-23页 |
| ·结构内力计算 | 第18-21页 |
| ·表层地基土位移分布计算 | 第21-23页 |
| ·隧道刚度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| 第23-25页 |
| ·土-结构共同作用弹簧刚度的求解 | 第25-26页 |
| ·抗震性能及抗震设计流程 | 第26-28页 |
| ·抗震性能要求 | 第26-27页 |
| ·抗震设计流程 | 第27-28页 |
| ·小结 | 第28-30页 |
| 第3章 日本某隧道纵向模型的建立 | 第30-52页 |
| ·工程概况 | 第30-35页 |
| ·隧道模型化 | 第35-41页 |
| ·节点设置及坐标确定 | 第35页 |
| ·抗震缝设置 | 第35-37页 |
| ·隧道接头 | 第37-39页 |
| ·梁单元断面特性 | 第39-41页 |
| ·土-结构共同作用弹簧刚度的求解 | 第41-46页 |
| ·地震动波形 | 第46-51页 |
| ·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4章 日本某隧道地震反应结果的验算与分析 | 第52-68页 |
| ·验算项目及容许值设定 | 第52-53页 |
| ·结果验算与分析 | 第53-67页 |
| ·轴方向加载的反应结果 | 第53-61页 |
| ·直角方向加载的反应结果 | 第61-67页 |
| ·小结 | 第67-68页 |
| 第5章 日本某隧道抗震缝调整方案及结果分析 | 第68-86页 |
| ·A号线抗震缝调整方案及地震反应结果 | 第68-72页 |
| ·轴方向加载的反应结果 | 第69-71页 |
| ·直角方向加载的反应结果 | 第71-72页 |
| ·E号线抗震缝调整方案及地震反应结果 | 第72-76页 |
| ·轴方向加载的反应结果 | 第73-75页 |
| ·直角方向加载的反应结果 | 第75-76页 |
| ·F号线抗震缝调整方案及地震反应结果 | 第76-80页 |
| ·轴方向加载的反应结果 | 第77-79页 |
| ·直角方向加载的反应结果 | 第79-80页 |
| ·关越OFF线抗震缝调整方案及地震反应结果 | 第80-84页 |
| ·轴方向加载的反应结果 | 第81-82页 |
| ·直角方向加载的反应结果 | 第82-84页 |
| ·小结 | 第84-86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6-88页 |
| ·结论 | 第86-87页 |
| ·展望 | 第87-8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8-91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| 第91-92页 |
| 致谢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