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纺织工业、染整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纺织工业机械与设备论文--机织设备论文

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多经轴送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

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-4页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1章 绪论第10-24页
   ·课题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9页
     ·三维立体织物及其织造技术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·三维立体织机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  ·织机经纱张力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-19页
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19-21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-22页
   ·论文章节结构组成第22-24页
第2章 碳纤维多层角联织物及织造原理第24-32页
   ·角联锁织物及其织造原理第24-25页
   ·角联锁加经向增强织物及其织造原理第25-26页
   ·机织三向结构织物及其织造原理第26-27页
   ·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原理第27-28页
   ·多经轴送经系统参数分析第28-30页
     ·经轴需求量计算第29页
     ·经纱耗纱量计算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经纱储纱量计算第3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0-32页
第3章 多经轴送经机构设计及其控制系统分析第32-44页
   ·多经轴送经系统经轴机构设计第32-35页
     ·经轴机构设计第32-34页
     ·送经主轴力学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·多经轴送经系统张力调节机构设计第35-38页
   ·多经轴送经系统控制要求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单层经纱张力控制第38页
     ·织物牵引与送经同步控制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多层经纱协同工作控制第39页
     ·电气控制系统第39页
   ·多经轴送经系统经纱张力控制方法研究第39-42页
     ·经纱张力控制算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分布式多经轴经纱张力控制系统第40-4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2-44页
第4章 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送经轴控制系统设计第44-60页
   ·经轴机构数学模型第44-47页
   ·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第47-48页
   ·基于梯度法的MRAC系统第48-51页
     ·基于MIT的可调增益MRAC系统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基于MIT的可调增益送经轴MRAC系统第50-51页
   ·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MRAC系统第51-59页
     ·利用Lyapunov函数对送经轴MIT MRAS再设计第55-57页
     ·送经轴Lyapunov-MRAS系统仿真分析第57-5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5章 基于迭代学习算法的张力控制系统设计第60-76页
   ·系统动力学建模第60-67页
     ·经纱张力产生机理及其模型第61-62页
     ·开口环节经纱模型第62-65页
     ·主动摆辊式张力调节装置动力学模型第65-67页
   ·迭代控制算法第67-68页
   ·基于迭代控制算法的经纱张力控制第68-70页
   ·系统仿真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·大送经量经纱张力控制系统设计第71-73页
   ·经纱张力测试及结果分析第7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3-76页
第6章 多经轴协同控制算法研究第76-84页
   ·基于虚拟参考轴的多轴协同控制第76-81页
   ·多经轴协同控制仿真分析第81-8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2-84页
第7章 多经轴送经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第84-100页
   ·多经轴送经控制系统总体设计第84-88页
     ·织机控制系统结构第84-85页
     ·CAN总线设计第85-86页
     ·多经轴送经控制系统结构第86-88页
   ·送经主控制器与指令控制器设计第88-89页
   ·经纱张力控制器设计第89-96页
     ·张力及摆辊角度检测电路第91-93页
     ·伺服控制IO接口电路设计第93-94页
     ·送经主控制器IO接口电路设计第94页
     ·CAN通信接口设计第94-95页
     ·RS458通信接口设计第95页
     ·存储器等外围电路设计第95-96页
     ·张力控制器软件设计第96页
   ·送经系统调试与监控软件设计第96-9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8-100页
第8章 总结与展望第100-106页
   ·研究工作总结第100-104页
   ·研究工作展望第104-106页
参考文献第106-114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情况第114-116页
致谢第116页

论文共11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村镇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
下一篇:基于激光扫描的织物表面模型构建与结构参数测量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