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文献综述 | 第7-9页 |
一、国内学者的研究简况 | 第7页 |
二、国外学者的研究简况 | 第7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李大钊伦理思想的背景及渊源 | 第10-14页 |
第一节 李大钊的个人历程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李大钊伦理思想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 | 第11页 |
第三节 李大钊伦理思想的渊源 | 第11-14页 |
一、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| 第11-12页 |
二、对西方伦理思想的吸收和借鉴 | 第12页 |
三、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吸收和发展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李大钊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| 第14-16页 |
第一节 对中国封建伦理思想的批判 | 第14页 |
第二节 倡导西方个人主义的伦理思想 | 第14-15页 |
第三节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 | 第15-16页 |
第三章 李大钊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| 第16-25页 |
第一节 批判封建旧伦理的思想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倡导自由人权的伦理思想 | 第17-19页 |
一、追寻自由的思想 | 第17-18页 |
二、思想自由的具体体现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青春奋斗的伦理思想 | 第19-21页 |
一、为“青春中华”而奋斗的价值观 | 第19-20页 |
二、在奋斗中实现永恒青春的人生观 | 第20-21页 |
第四节 男女平权的妇女解放思想 | 第21-22页 |
一、民主权利是妇女解放的要求 | 第21页 |
二、经济独立是妇女解放的基础 | 第21-22页 |
三、婚姻自由是男女平等的必然 | 第22页 |
四、封建大家族制度是妇女解放的障碍 | 第22页 |
第五节 “物心两面、灵肉一致”的思想 | 第22-23页 |
第六节 “劳工神圣”的思想 | 第23-25页 |
第四章 李大钊伦理思想的特征 | 第25-28页 |
第一节 时代性 | 第25-26页 |
一、李大钊的伦理思想孕育于时代 | 第25页 |
二、李大钊的伦理思想推动着时代进步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革命性 | 第26页 |
第三节 批判性 | 第26-28页 |
第五章 李大钊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不足 | 第28-31页 |
第一节 李大钊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 | 第28-29页 |
一、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有力推动者 | 第28页 |
二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先驱传播者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李大钊伦理思想的不足 | 第29-31页 |
一、前期李大钊的伦理思想缺乏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支持 | 第29页 |
二、对于中国传统伦理全盘否定的态度稍显极端 | 第29-30页 |
三、后期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 | 第30-31页 |
第六章 李大钊伦理思想的启示 | 第31-34页 |
第一节 李大钊的伦理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青春中华与中国梦 | 第32-34页 |
结论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8页 |
一、专著类 | 第35-36页 |
二、文章类 | 第36-38页 |
致谢 | 第38-3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一览表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