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布斯的人性思想探析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8-10页 |
一、文献综述 | 第8页 |
二、研究目的 | 第8-9页 |
三、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霍布斯人性思想的理论基础 | 第10-15页 |
第一节 霍布斯人性思想产生的时代精神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霍布斯人性论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 | 第11-15页 |
一、古希腊及中世纪的人性观 | 第11-13页 |
二、近代启蒙家的人性观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霍布斯人性论的主要思想 | 第15-33页 |
第一节 人的自然性论证 | 第15-18页 |
一、人的物质构成 | 第15-16页 |
二、论感觉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 人性的内在属性 | 第18-22页 |
一、内生欲望 | 第18-19页 |
二、自我保护 | 第19-20页 |
三、利己自私 | 第20-22页 |
第三节 人性的理性本性 | 第22-30页 |
一、论自然状态 | 第22-25页 |
二、论人的幸福 | 第25-26页 |
三、论人的理性 | 第26-30页 |
第四节 宗教的人性思想 | 第30-33页 |
一、人类实体的脆弱性 | 第30-31页 |
二、人类理性的向往性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霍布斯人性思想反思 | 第33-38页 |
第一节 霍布斯人性论的合理性 | 第33-35页 |
一、人性的恶性属性 | 第33-34页 |
二、人性的理性本性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霍布斯人性论的不足性 | 第35-38页 |
一、人性的自私绝对化 | 第35-36页 |
二、人性情感的机械化 | 第36页 |
三、利维坦的人性虚拟化 | 第36-38页 |
结论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致谢 | 第41-42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