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文缩写一览 | 第1-7页 |
中文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IPM颗粒的制备及物理性状的鉴定 | 第12-22页 |
1 材料 | 第12-13页 |
·器材与仪器 | 第12-13页 |
·试剂和材料 | 第13页 |
2 方法 | 第13-19页 |
·溶液的配制 | 第13-15页 |
·N·S | 第13页 |
·1XPBS 缓冲液,PH=7.2 | 第13页 |
·电泳相关溶液 | 第13-14页 |
·电镜检测相关溶液 | 第14-15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15-19页 |
·IPM颗粒的制备 | 第15-16页 |
·IPM颗粒大小的检测 | 第16页 |
·样品总蛋白的测定 | 第16-17页 |
·SDS-PAGE | 第17-18页 |
·电子扫描镜检测 | 第18-19页 |
3 结果 | 第19-21页 |
·IPM颗粒大小 | 第19页 |
·IPM颗粒SDS-PAGE电泳图 | 第19-20页 |
·IPM颗粒电镜图 | 第20-21页 |
4 讨论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IPM颗粒表面糖蛋白受体的检测 | 第22-28页 |
1 材料 | 第22-23页 |
·器材与仪器 | 第22页 |
·试剂 | 第22-23页 |
2 方法 | 第23-25页 |
·溶液配制 | 第2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3-25页 |
·GPⅠbα(CD42b)的检测 | 第23页 |
·GPⅡb-Ⅲa复合物(CD41/CD61复合物)的检测 | 第23-24页 |
·P-选择素(CD62P)的检测 | 第24页 |
·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(CD31)的检测 | 第24页 |
·PAC-1(活化的CD41/CD61复合物)的检测 | 第24-25页 |
3 结果 | 第25-27页 |
4 讨论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凝血酶生成能力检测 | 第28-36页 |
1 材料 | 第28-29页 |
·器材与仪器 | 第28页 |
·试剂 | 第28-29页 |
2 方法 | 第29-32页 |
·溶液配制 | 第29-30页 |
·ELISA相关溶液 | 第29页 |
·N·S | 第29页 |
·40mmol/LCaCl_2溶液 | 第29-30页 |
·无血小板30份人混合血浆 | 第30页 |
·200μmol/L SN17A | 第3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0-32页 |
3 结果 | 第32-34页 |
4 讨论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聚集功能的检测 | 第36-43页 |
1 材料 | 第36-37页 |
·器材与仪器 | 第36页 |
·试剂 | 第36-37页 |
2 方法 | 第37-39页 |
·溶液配制 | 第37页 |
·方法 | 第37-39页 |
·无聚集诱导剂下的流式检测 | 第37页 |
·胶原诱导的IPM颗粒聚集 | 第37-38页 |
·瑞斯托毒素诱导的IPM的聚集 | 第38-39页 |
3 结果 | 第39-41页 |
·无聚集诱导剂下的流式图 | 第40页 |
·胶原诱导的IPM颗粒聚集流式图 | 第40-41页 |
·瑞斯托霉素诱导的IPM的聚集流式图 | 第41页 |
4 讨论 | 第41-43页 |
所取得的成果和课题后续设计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文献综述 | 第47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第十四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投稿 | 第52-53页 |
第33届国际输血大会全球会议口头报告 | 第53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