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各种防治方法论文--生物防治论文

产酶溶杆菌两种群体感应系统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调控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8页
上篇 文献综述第8-27页
 第一章 产酶溶杆菌的研究进展第9-17页
  1 产酶溶杆菌的分类地位第9-10页
  2 产酶溶杆菌的生化特性第10-11页
  3 产酶溶杆菌对植物病害的生防机理第11-17页
   ·胞外水解酶第11-12页
   ·热稳定抗真菌因子HSAF(Heat-Stable Antifungal Factor)第12-14页
   ·WAP-8294A第14-17页
 第二章 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第17-27页
  1 群体感应系统(Quorum Sensing System)第17-18页
  2 依赖DSF的群体感应系统第18-21页
   ·DS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发现第18页
   ·DS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结构第18-19页
   ·DS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的生物学功能第19页
   ·DS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传导通路及调控网络第19-21页
  3 依赖DF的群体感应系统第21-24页
   ·D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发现第21页
   ·D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结构第21-22页
   ·DF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的生物学功能第22-23页
   ·DF与DSF两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累积效应第23-24页
  4 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4-27页
下篇 研究内容第27-65页
 1 实验材料第29-34页
   ·菌株、质粒和引物第29-31页
   ·培养基第31-33页
   ·酶、试剂盒和化学试剂第33-34页
 2 实验方法第34-46页
   ·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4-35页
   ·质粒的提取第35页
   ·DNA操作方法和体系第35-36页
   ·质粒的转化第36-38页
   ·缺失突变体的构建第38-39页
   ·lenB2互补菌株和空载体对照菌株的构建第39页
   ·AxanB2的lenB2互补菌株和空载体对照菌株的构建第39页
   ·lenB2基因是不是一个合成酶证明第39页
   ·DF的提取及HPLC检测第39-40页
   ·黄色素的提取及测定第40页
   ·次生代谢产物HSAF、WAP-8294A2的提取及HPLC检测第40-42页
   ·菌落形态观察第42页
   ·四种胞外酶检测第42-43页
   ·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反转录PCR第43-46页
   ·lenB2基因的基因芯片分析第46页
   ·数据处理第46页
 3 结果分析第46-61页
   ·L.enzymobacter OH11中xanB2与rpfF同源基因的鉴定第46-47页
   ·lenB2敲除突变体及lenB2与rpfF_(OH11)双敲除突变体的构建第47-50页
   ·互补菌株的构建第50-51页
   ·LenB2是DF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第51-52页
   ·LenB2/DF与RpFF_(OH11)/DSF参与调控黄色素的生物合成第52-53页
   ·LenB2/DF与RpfF_(OH11)/DSF正向平行调控HSAF的生物合成第53-56页
   ·LenB2/DF与RpfF_(OH11)/DSF正向平行调控WAP-8294A2的生物合成第56-58页
   ·RpfF_(OH11)/DSF参与调控细菌的菌落形态第58-59页
   ·LenB2/DF与RpfF_(OH11)/DSF不参与调控胞外酶的生物合成第59-60页
   ·LenB2/DF和RpfF_(OH11)/DSF是全局性调控因子第60-61页
 4. 讨论第61-63页
 5. 研究总结第63页
 6. 创新点第63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3页
附录一 产酶溶杆菌受DF调控基因的鉴定及功能分类第73-80页
附录二 产酶溶杆菌受DSF调控基因的鉴定及功能分类第80-94页
附录三 产酶溶杆菌受DF/DSF共同调控基因的鉴定及功能分类第94-97页
附录四  qRT-PC民与基因芯片相关基因表达量的结果比较第97-99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9-101页
致谢第101-103页
本论文研究受资助项目第103页

论文共10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转TaDREB4基因抗旱小麦TB4对其根际土壤主要酶活性、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
下一篇: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对铜制剂、链霉素和申嗪霉素的敏感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