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

女性视角下的存在之思--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解读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目录第6-7页
引言第7-9页
一、 存在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理论建构与影响第9-13页
 (一) 海德格尔与存在主义第9-10页
 (二) 西蒙·波伏娃与女性主义第10-11页
 (三) 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中的存在主义与女性主义第11-13页
二、 女性视角下对人物个体存在的思考第13-24页
 (一) 特蕾莎的双重女性气质与“沉沦”第13-16页
 (二) 托马斯的放纵与“畏”第16-18页
 (三) 萨比娜的反媚俗与“本真”存在第18-21页
 (四) 弗兰兹的伟大进军与“常人”第21-24页
三、 女性视角下对处于关系中的存在的思考第24-32页
 (一) 两性关系中的差异之思第24-28页
  1. 特蕾莎与托马斯的爱情之“重”第24-26页
  2. 萨比娜与托马斯的情欲之“轻”第26-27页
  3. 弗兰兹对萨比娜的信仰第27-28页
 (二) 同类关系中的存在之思第28-32页
  1. 战火中的非本真存在第28-29页
  2. 特蕾莎与萨比娜的同性之爱第29-30页
  3. 卡列宁的微笑第30-32页
四、 女性视角下对存在之思的意义探索第32-36页
 (一) 女性对存在之思的必要性第32-33页
 (二) 对两性存在的可能性探索第33-34页
 (三) 存在之思的意义第34-36页
结语第36-37页
参考文献第37-38页
后记第38-39页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39页

论文共3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司马辽太郎笔下的刘邦形象
下一篇:《雨王亨德森》的精神追寻再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