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

司马辽太郎笔下的刘邦形象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7页
引言第7-11页
一、 司马辽太郎的文学创作第11-16页
 (一) 司马辽太郎的文学之路第11-12页
 (二) 对历史小说的情有独钟第12-14页
 (三) 历史小说的文坛影响与定位第14-16页
二、 《项羽与刘邦》的创作及对《史记》的受容第16-25页
 (一) 司马辽太郎与《史记》第16-18页
  1. 人生曲折与发愤著书第16-17页
  2. 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第17页
  3. 艺术创作的一拍即合第17-18页
 (二) 《项羽与刘邦》的重构第18页
 (三) 《项羽与刘邦》的《史记》受容第18-25页
  1. 实录底色上的艺术涂抹第18-20页
  2. 儒家文化的文学素描第20-21页
  3. 楚亡汉兴的自说自话第21-23页
  4. 英雄观艺术阐释的异同第23-25页
三、 司马辽太郎笔下的刘邦形象第25-32页
 (一) 《史记》中的刘邦第25页
 (二) 《项羽与刘邦》中的刘邦第25-28页
  1. 耕者形象的两重性第25-26页
  2. 游侠的亲和力第26-27页
  3. 人格力量的几个侧面第27-28页
 (三) 走进刘邦的新发现第28-32页
  1. 在人与神之间第28-29页
  2. 风土与人性第29-31页
  3. 集团志向说第31-32页
四、 司马辽太郎刘邦形象的价值第32-37页
 (一) 为作品命意所决定的小说定式第32-33页
 (二) 中国认识中的梦幻形象第33-35页
 (三) 形象解读与中国的刘邦研究第35-37页
结语第37-38页
参考文献第38-41页
后记第41页

论文共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多丽丝·莱辛小说中的忧患意识--以《幸存者回忆录》和《玛拉与丹恩历险记》为例
下一篇:女性视角下的存在之思--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解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