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urkholderia菌磁性纳米颗粒特征及类酶活性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2页 |
·细菌的生物矿化作用 | 第8页 |
·生物体内活性氧类对生物体的影响 | 第8-9页 |
·磁性纳米粒子的类酶活性及在染料降解中的应用 | 第9-10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主要内容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2 菌种的分离鉴定与磁性纳米颗粒的表征 | 第12-24页 |
·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12-13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12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12-13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13-17页 |
·受试菌株 | 第13-14页 |
·菌体形态学观察 | 第14页 |
·部分生理生化特征 | 第14-15页 |
·细菌总DNA的提取 | 第15-16页 |
·细菌特异性16S rD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 | 第16页 |
·PCR扩增目的片段的回收 | 第16页 |
·磁性纳米颗粒的透射电镜观察 | 第16-17页 |
·磁性纳米颗粒成分及性质研究 | 第1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17-23页 |
·菌体形态学观察与生理生化试验 | 第17-18页 |
·基于16SrDNA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| 第18-20页 |
·磁性纳米颗粒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 | 第20-21页 |
·磁性纳米颗粒成分及性质分析结果 | 第21-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| 第24-36页 |
·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24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24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4-27页 |
·菌体的生长量及合成磁性纳米颗粒能力测定 | 第24-25页 |
·菌体生长期间活性氧水平变化测定 | 第25-2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4页 |
·不同条件下菌体生长量变化情况 | 第27-29页 |
·不同条件下菌体产磁性纳米颗粒情况 | 第29-32页 |
·最适条件下菌体合成磁性纳米颗粒情况 | 第32页 |
·菌体内活性氧水平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4 磁性纳米颗粒酶学性质及在靛红染料脱色中的应用 | 第36-45页 |
·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36-37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36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36页 |
·试剂配制 | 第36-3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7-38页 |
·磁性纳米颗粒模拟过氧化物酶性质 | 第37页 |
·不同条件下磁性纳米颗粒催化能力研究 | 第37页 |
·模拟过氧化物酶的动力学研究 | 第37-38页 |
·磁性纳米颗粒模拟过氧化氢酶的催化能力 | 第38页 |
·磁性纳米颗粒对靛红染料脱色能力的测定 | 第3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4页 |
·磁性纳米颗粒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质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不同条件下磁性纳米颗粒催化能力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模拟过氧化物酶的动力学分析 | 第40页 |
·磁性纳米颗粒类过氧化氢酶活性质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磁性纳米颗粒对靛红脱色作用的结果分析 | 第41-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