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的我国运动员伤残保障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0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0-14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1-14页 |
·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框架 | 第14-17页 |
·福利多元主义的兴起及内涵 | 第14-15页 |
·福利多元主义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重点及难点 | 第1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我国运动员伤残保障发展历程 | 第20-25页 |
·计划经济国家统揽时期 | 第20页 |
·改革开放后的过渡阶段 | 第20-22页 |
·进入21世纪后的发展阶段 | 第22-24页 |
·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平稳发展 | 第22页 |
·运动员工伤保险推动落实 | 第22-23页 |
·运动员商业保险探索成长 | 第23页 |
·其他伤残保障制度发展补充 | 第23-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我国运动员伤残保障的现状及问题 | 第25-43页 |
·政府基础保障覆盖有限,保障缺失 | 第25-33页 |
·运动员职业特征及伤残特点 | 第25-27页 |
·运动员工伤保险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| 第27-32页 |
·基本医疗保险难以应对运动员伤残 | 第32页 |
·专项保障资金有限,范围较窄 | 第32-33页 |
·非营利组织发展不足,提供保障有限 | 第33-38页 |
·保险范围较窄,未能惠及普通运动员 | 第33-34页 |
·缴费标准较低,不利于基金良性运行 | 第34-36页 |
·赔付标准较低,保障力度有限 | 第36-38页 |
·赔付总量稳定,男性居多 | 第38页 |
·商业保障发展不力,市场供给不足 | 第38-40页 |
·运动员商业保险险种少 | 第38-39页 |
·费率偏高且细分不足,赔付额度较低 | 第39页 |
·专业体育保险公司缺乏 | 第39-40页 |
·运动员个人家庭保障薄弱 | 第40页 |
·自我保障意识淡薄 | 第40页 |
·自我保障能力较弱 | 第40页 |
·伤残保障体系不健全,政府负担过重 | 第40-42页 |
·多层次保障体系未能建立 | 第41页 |
·保障内容以政府提供为主 | 第41-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4章 国外运动员伤残保障经验及比较 | 第43-49页 |
·美国运动员伤残保障 | 第43-44页 |
·日本运动员伤残保障 | 第44-45页 |
·德国及其他国家运动员伤残保障 | 第45-46页 |
·美、日、德等国运动员伤残保障的比较 | 第46-48页 |
·保障参与主体多元化 | 第47页 |
·政府基础保障较完备 | 第47页 |
·商业保险供给充足 | 第47-48页 |
·运动员自我保障意识较强 | 第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5章 完善我国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的建议 | 第49-61页 |
·构建多元化的运动员伤残保障体系 | 第49-52页 |
·完善政府为主导的运动员伤残基础保障 | 第52-54页 |
·出台运动员伤残保障法律法规 | 第52页 |
·规范运动员工伤保险制度标准 | 第52-53页 |
·完善非营利组织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 | 第53-54页 |
·促进运动员伤残商业保险市场发展 | 第54页 |
·促进非营利组织运动员伤残行业保障的重点补充 | 第54-57页 |
·扩大伤残互助保险覆盖范围 | 第54-55页 |
·提高伤残互助保险的保障水平 | 第55-57页 |
·多渠道筹集伤残互助保险资金 | 第57页 |
·促进保障服务灵活多样发展 | 第57页 |
·大力推动运动员伤残商业保险市场发展 | 第57-59页 |
·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运动员伤残险种 | 第58页 |
·合理制定保费标准,完善理赔服务 | 第58-59页 |
·改变赠送保险局面,促进良性运营 | 第59页 |
·增强运动员个人家庭的自我保障 | 第59-60页 |
·强化运动员法律及权利意识 | 第59-60页 |
·对运动员加强伤残预防教育 | 第60页 |
·提高运动员自我保障意识与能力 | 第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