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民刑关系视野下的占有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绪论 | 第8-12页 |
一、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| 第8-9页 |
二、国内外法理论发展现状 | 第9-10页 |
三、研究方法及体系结构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占有在民刑领域的功能比较 | 第12-18页 |
第一节 民法中占有的功能 | 第12-13页 |
一、体现民法公平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 | 第12页 |
二、维护占有秩序为占有人提供救济 | 第12-13页 |
三、占有制度有益于维护商品交易的安全 | 第13页 |
四、占有本身即可体现占有人的某种利益 | 第13页 |
第二节 刑法中占有的功能 | 第13-17页 |
一、准确认定罪与非罪及此罪与彼罪 | 第14-15页 |
二、正确认识和把握犯罪的既遂与未遂 | 第15页 |
三、占有应作为侵犯财产罪所保护的法益 | 第15-17页 |
第三节 分析与总结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占有概念的民刑界定 | 第18-31页 |
第一节 占有概念的起源 | 第18-23页 |
一、罗马法上的possessio | 第18-19页 |
二、日耳曼法上的Gewere | 第19-20页 |
三、德国法对占有的发展与继承 | 第20-21页 |
四、通过罗马法中的私犯看刑法占有概念的起源 | 第21-23页 |
第二节 对占有概念的部门法考察 | 第23-29页 |
一、事实还是权利---民法占有的性质探讨 | 第23-26页 |
二、刑法上占有的概念 | 第26-29页 |
第三节 分析与总结 | 第29-31页 |
一、占有是一种事实 | 第29-30页 |
二、统治阶级意志对占有概念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占有成立要件的民刑关系考察 | 第31-35页 |
第一节 占有意思的差异及成因 | 第31-33页 |
一、占有意思的差异 | 第31-32页 |
二、占有意思差异的成因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事实性支配判断标准上的理论支援 | 第33-34页 |
一、民法上事实性支配的判断标准 | 第33页 |
二、民法对刑法的理论支援 | 第33-34页 |
第三节 分析与归纳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占有的主体与对象 | 第35-40页 |
第一节 占有的主体 | 第35-36页 |
一、法人作为主体的民刑关系考察 | 第35-36页 |
二、死者的占有 | 第36页 |
第二节 占有的对象 | 第36-38页 |
一、违禁品的占有 | 第36-37页 |
二、盗抢物的占有 | 第37-38页 |
第三节 分析与总结 | 第38-40页 |
第五章 占有分类的民刑关系考察 | 第40-48页 |
第一节 民刑关系视野下的共同占有与辅助占有 | 第40-42页 |
一、共同占有 | 第40-42页 |
二、存在上下级的占有 | 第42页 |
第二节 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 | 第42-45页 |
一、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的民法界定 | 第42-43页 |
二、无权占有的再分类 | 第43-44页 |
三、民刑关系视野下的非法占有 | 第44-45页 |
第三节 封缄物的占有 | 第45-46页 |
第四节 遗忘物的占有 | 第46页 |
第五节 分析与总结 | 第46-48页 |
一、刑法对间接占有的排除 | 第46-47页 |
二、对非法占有的保护 | 第47-48页 |
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