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英文缩略表 | 第8-12页 |
1. 引言 | 第12-27页 |
·果实糖代谢研究进展 | 第12-24页 |
·果实糖组成与积累类型 | 第12-13页 |
·果实糖代谢相关酶研究 | 第13-19页 |
·转录组测序在植物代谢方面的应用 | 第19-21页 |
·枸杞果实糖积累及糖代谢研究进展 | 第21-24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4-25页 |
·枸杞是我国宝贵的“药食同源”型植物资源 | 第24页 |
·枸杞果实富含多种糖类物质 | 第24页 |
·枸杞品质改良是当前枸杞产业迫切解决的课题 | 第24-25页 |
·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5-27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6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6-27页 |
2. 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特征 | 第27-44页 |
·引言 | 第2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0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7-28页 |
·果实性状测定 | 第28页 |
·果实糖分测定 | 第28-30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3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0-41页 |
·不同基因型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质量的变化 | 第30-31页 |
·不同基因型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纵横径的变化 | 第31-32页 |
·不同基因型枸杞成熟期糖含量比较 | 第32-34页 |
·不同基因型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总糖含量的变化特征 | 第34页 |
·不同基因型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多糖(LBP)含量的变化特征 | 第34-36页 |
·不同基因型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糖含量的变化特征 | 第36-37页 |
·不同基因型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特征 | 第37-38页 |
·不同基因型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含量的变化特征 | 第38页 |
·不同基因型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赤藓糖含量的变化特征 | 第38-39页 |
·不同基因型枸杞果实糖含量的聚类分析 | 第39页 |
·不同类型枸杞果实糖含量与形态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讨论 | 第41-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3. 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转录组测序分析 | 第44-70页 |
·引言 | 第4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9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4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4-47页 |
·转录组数据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9-67页 |
·RNA提取与检测 | 第49页 |
·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| 第49-51页 |
·测序数据组装结果 | 第51页 |
·转录组Unigene的功能注释 | 第51-57页 |
·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| 第57-61页 |
·与糖代谢相关基因筛选分析 | 第61-66页 |
·糖代谢基因表达模式验证 | 第66-67页 |
·讨论 | 第67-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4. 枸杞LbAI、LbSS和LbSP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| 第70-95页 |
·引言 | 第7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70-75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70-71页 |
·总RNA的提取 | 第71页 |
·cDNA第一链的合成 | 第71页 |
·蔗糖代谢酶基因5’端序列克隆 | 第71-73页 |
·蔗糖代谢酶基因3’端序列克隆 | 第73-74页 |
·基因拼接验证 | 第74页 |
·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74-75页 |
·实时荧光逆转录定量(qRT-PCR) | 第7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75-92页 |
·枸杞LbAI基因的克隆 | 第75-80页 |
·枸杞LbSS基因的克隆 | 第80-85页 |
·枸杞LbSPS基因的克隆 | 第85-90页 |
·枸杞LbAI、LbSS和LbSPS基因表达分析 | 第90-92页 |
·讨论 | 第92-9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4-95页 |
5. 结论与展望 | 第95-97页 |
·结论 | 第95-96页 |
·展望 | 第96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9页 |
附录 | 第109-118页 |
个人简介 | 第118-119页 |
导师简介 | 第119-120页 |
获得成果目录 | 第120-122页 |
致谢 | 第12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