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府村落传统景观元素的特质与内涵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24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综述 | 第12-16页 |
·相关概念及理论 | 第12-13页 |
·国外研究状况 | 第13-15页 |
·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范围 | 第16-20页 |
·空间范围 | 第16-18页 |
·时间范围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内容、框架及方法 | 第20-2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·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20页 |
·独创新颖之处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技术路线图 | 第22-23页 |
·可行性和预期研究成果 | 第23页 |
·可行性 | 第23页 |
·预期研究成果 | 第23页 |
·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广府村落传统景观元素形成的原因 | 第24-29页 |
·自然环境因素 | 第24-25页 |
·地理环境 | 第24页 |
·地形地貌 | 第24页 |
·气候情况 | 第24-25页 |
·水文植被 | 第25页 |
·自然资源 | 第25页 |
·社会人文因素 | 第25-28页 |
·历史沿革 | 第26页 |
·宗族制度 | 第26页 |
·风水文化 | 第26-27页 |
·民俗信仰 | 第27页 |
·广府经济 | 第27-28页 |
·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广府村落传统景观元素的特质与内涵 | 第29-66页 |
·山水 | 第29-32页 |
·植物 | 第32-38页 |
·农田 | 第38页 |
·场地 | 第38-40页 |
·建筑 | 第40-52页 |
·民居 | 第40-43页 |
·祠堂 | 第43-44页 |
·书塾 | 第44-46页 |
·门楼牌坊 | 第46-49页 |
·碉楼炮房 | 第49页 |
·文塔 | 第49-51页 |
·古庙 | 第51-52页 |
·设施与小品 | 第52-58页 |
·暗渠、明渠 | 第52-53页 |
·排水管、排水孔 | 第53-54页 |
·水井 | 第54-55页 |
·麻石凳 | 第55-56页 |
·照壁 | 第56-57页 |
·碑石 | 第57-58页 |
·村胆石 | 第58页 |
·石敢当 | 第58页 |
·街巷 | 第58-63页 |
·街巷结构 | 第59-60页 |
·街巷尺度 | 第60页 |
·街巷铺装 | 第60-61页 |
·街巷文化内涵 | 第61-63页 |
·小结 | 第63-66页 |
第四章 古村落建筑细部元素的特质与内涵 | 第66-83页 |
·建筑局部构件 | 第66-75页 |
·墙体 | 第66-69页 |
·柱础 | 第69-70页 |
·门 | 第70-71页 |
·窗 | 第71-72页 |
·屋脊 | 第72-75页 |
·建筑装饰工艺 | 第75-81页 |
·木雕 | 第75-76页 |
·石雕 | 第76-77页 |
·砖雕 | 第77-78页 |
·灰塑 | 第78-80页 |
·陶塑 | 第80-81页 |
·小结 | 第81-83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83-88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83-86页 |
·对于现代设计的意义 | 第86页 |
·不足之处及展望 | 第86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93-94页 |
附录(图片表格目录) | 第94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