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.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技术及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技术 | 第10页 |
·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3D CAD技术在系列化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1-12页 |
·三通切换阀的设计手段及其存在的问题 | 第12-13页 |
·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-16页 |
2. 三通切换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| 第16-18页 |
·三通切换阀的结构及特点 | 第16-17页 |
·三通切换阀的工作原理 | 第1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3. 三通切换阀关键零部件的数学建模 | 第18-32页 |
·三通切换阀关键零部件的选择 | 第18-19页 |
·数学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数学模型 | 第19页 |
·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关键零部件的数学建模 | 第20-31页 |
·阀轴的数学模型 | 第20-23页 |
·四连杆机构的数学模型 | 第23-26页 |
·阀板的数学模型 | 第26-28页 |
·阀体的数学模型 | 第28-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4. 三通切换阀关键零部件数字化设计平台开发方法 | 第32-39页 |
·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相关技术及二次开发的主要原理 | 第32-33页 |
·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相关技术 | 第32页 |
·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主要原理 | 第32-33页 |
·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工具 | 第33-34页 |
·Visual Basic介绍 | 第33页 |
·Solidworks与Visual Basic软件之间的联系 | 第33-34页 |
·三通切换阀关键零部件数字化设计平台的开发 | 第34-38页 |
·数字化平台开发的总体思路 | 第34-35页 |
·三通切换阀参数化设计的方法 | 第35页 |
·三通切换阀参数化设计的过程 | 第35-36页 |
·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 | 第36-38页 |
·系统容错的方法 | 第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5.各关键零部件的数字化设计与系统开发 | 第39-56页 |
·系统的总体结构 | 第39-40页 |
·系统主界面和参数输入界面 | 第40-44页 |
·系统主界面和参数输入界面的建立 | 第40-43页 |
·系统主界面和参数输入界面的程序开发 | 第43-44页 |
·阀轴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开发 | 第44-46页 |
·阀轴系统界面开发及参数说明 | 第44-45页 |
·阀轴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程序的实现 | 第45-46页 |
·阀板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开发 | 第46-49页 |
·阀板系统界面开发及参数说明 | 第46-47页 |
·阀板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程序的实现 | 第47-49页 |
·四连杆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开发 | 第49-51页 |
·四连杆系统界面开发及参数说明 | 第49-50页 |
·四连杆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程序的实现 | 第50-51页 |
·阀体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开发 | 第51-54页 |
·阀体系统界面开发及参数说明 | 第51-52页 |
·阀体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程序的实现 | 第52-54页 |
·三通切换阀关键零部件工程图的生成 | 第54-55页 |
·阀轴静力学分析程序的开发 | 第5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6. 系统应用及运行实例 | 第56-66页 |
·系统应用 | 第56页 |
·系统运行的方法 | 第56-57页 |
·系统运行的实例 | 第57-65页 |
·阀轴参数化设计的系统运行实例 | 第57-61页 |
·四连杆参数化设计的系统运行实例 | 第61-62页 |
·阀板参数化设计的系统运行实例 | 第62-64页 |
·阀体参数化设计的系统运行实例 | 第64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7.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·结论 | 第66-67页 |
·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
附录1 阀体造型的部分程序代码 | 第70-73页 |
附录2 阀板造型的部分程序代码 | 第73-80页 |
附录3 四连杆机构造型的部分程序代码 | 第80-84页 |
附录4 阀轴造型的部分程序代码 | 第84-86页 |
附录5 工程图生成部分程序代码 | 第86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8-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