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·创新之处及不足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内涵 | 第17-29页 |
·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含义 | 第17-20页 |
·法律意识的含义 | 第17-19页 |
·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含义 | 第19-20页 |
·初中生法律意识的结构 | 第20-24页 |
·法律知识 | 第20-21页 |
·法律情感 | 第21-22页 |
·法律意志 | 第22-24页 |
·培养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| 第24-29页 |
·有利于实现“一代更比一代强” | 第24-25页 |
·有益于成为“四有”新人 | 第25-26页 |
·有助于培养真正的“国家主人” | 第26-29页 |
第三章 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实证分析 | 第29-39页 |
·屯留县农村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基本情况 | 第29页 |
·调查地基本情况 | 第29页 |
·调查问卷描述 | 第29页 |
·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生法律意识表现的积极方面 | 第29-32页 |
·培养法律意识的基础比较好 | 第30-31页 |
·自觉学法意识比较高 | 第31-32页 |
·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9页 |
·培养法律意识的方法单一 | 第32-33页 |
·法律意识培养内容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5页 |
·法律意识培养理念存在的问题 | 第35-36页 |
·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生违法犯罪行为较多 | 第36-39页 |
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生法律意识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9-51页 |
·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生自身的原因 | 第39-40页 |
·“心理断乳期”的作用 | 第39-40页 |
·“自卑情结”的影响 | 第40页 |
·家庭方面 | 第40-44页 |
·农村家长法律意识淡薄 | 第41页 |
·农村家长传统的“放羊式”教育 | 第41-43页 |
·农村家长认为“不打骂不成才” | 第43-44页 |
·学校方面 | 第44-47页 |
·农村初中教师的“唯分数论” | 第44-45页 |
·农村中学抓“主”弃“副” | 第45-46页 |
·农村师资力量不足 | 第46-47页 |
·社会方面 | 第47-51页 |
·基层政府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 | 第47-48页 |
·“以和为贵”的传统文化 | 第48-49页 |
·社会风气“近墨者黑”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通过“立体教育”培养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生的法律意识 | 第51-61页 |
·以农村初中生为本 | 第51-53页 |
·“投其所好” | 第51-52页 |
·打破“常规”,树立法律信仰 | 第52-53页 |
·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 | 第53页 |
·农村家长需要主动“充电” | 第53-54页 |
·农村家长要主动“脑补”法律知识 | 第53-54页 |
·农村家长要与时俱进 | 第54页 |
·增强农村教育软实力 | 第54-57页 |
·农村教师应该以身作则 | 第54-55页 |
·农村教师做好“正能量”传递者 | 第55-56页 |
·做好农村家长的“引导者” | 第56-57页 |
·利用“互联网+农村教育”的思维 | 第57页 |
·基层政府要做好普法后盾 | 第57-61页 |
·经济和教育同发展 | 第57-59页 |
·基层组织应“尽其用” | 第59页 |
·加快城镇化建设 | 第59-61页 |
结语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附录 | 第67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