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第一节 创作背景 | 第9-12页 |
第二节 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第三节 本文思路 | 第16-21页 |
第二章 “夜”对传统主题的颠覆 | 第21-30页 |
第一节 《夜》中的“狂欢广场”与“狂欢时空” | 第21-24页 |
第二节 《夜》中的狂欢节形象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 《夜》中狂欢式的颠覆 | 第25-30页 |
第三章 “父子关系” | 第30-44页 |
第一节 《回忆录》与《夜》中的“父亲” | 第30-35页 |
第二节 《夜》对“亚伯拉罕献祭”的改写 | 第35-37页 |
第三节 集中营里父子角色与地位的转化 | 第37-38页 |
第四节 父子关系的蜕变 | 第38-44页 |
第四章 信仰危机 | 第44-66页 |
第一节 信仰危机与关系危机 | 第44-48页 |
第二节 “新”托拉:《夜》对《出埃及记》(Exodus)的改写 | 第48-50页 |
第三节 奥斯维辛语境下的犹太教经典学说(Judaism)的悖论 | 第50-51页 |
第四节 维塞尔对上帝的反抗 | 第51-56页 |
第五节 上帝信仰的两个问题 | 第56-60页 |
第六节 对长着天使面孔的小男孩的处决 | 第60-66页 |
第五章 自我的危机 | 第66-96页 |
第一节 信仰危机与自我危机 | 第66-68页 |
第二节 《夜》是德国传统下的成长小说的反题 | 第68-69页 |
第三节 名字的取消 | 第69-73页 |
第四节 “父亲”之死 | 第73-85页 |
第五节 幸存者:自我危机者 | 第85-86页 |
第六节 冷漠:自我危机的症候与后果 | 第86-91页 |
第七节 镜子与“本真性自我” | 第91-96页 |
结语 颠覆之后: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反思 | 第96-10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4-110页 |
后记 | 第11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