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8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8-26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8-20页 |
·国际背景 | 第18-19页 |
·国内背景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0-21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20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内容与框架 | 第21-24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·章节安排 | 第22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22-2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4页 |
·研究创新 | 第24-26页 |
第2章 利率互换的基本理论及文献综述 | 第26-70页 |
·利率互换的基本理论 | 第26-39页 |
·利率互换的定义 | 第26-27页 |
·利率互换的交易机制 | 第27-33页 |
·利率互换的特点与功能 | 第33-36页 |
·利率互换的风险与防范 | 第36-39页 |
·关于利率互换定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39-68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39-59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59-67页 |
·对研究文献的评价 | 第67-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3章 国际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的特点与借鉴 | 第70-80页 |
·利率互换的起源与发展 | 第70-76页 |
·国际利率互换市场发展及定价的特点与趋势 | 第76-78页 |
·国际利率互换市场发展及定价的特点 | 第76-77页 |
·国际利率互换市场发展及定价的趋势 | 第77-78页 |
·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向国外成熟市场的借鉴 | 第78-7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4章 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| 第80-100页 |
·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| 第80-83页 |
·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产生的背景 | 第80-81页 |
·推进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的意义 | 第81-83页 |
·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现状 | 第83-96页 |
·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现状 | 第83-95页 |
·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与国外成熟市场的差距 | 第95-96页 |
·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| 第96-99页 |
·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中存在的问题 | 第96-98页 |
·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发展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| 第98-9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9-100页 |
第5章 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模型比较研究 | 第100-128页 |
·利率互换模型的选择 | 第100-101页 |
·无套利模型的定价机制 | 第101-111页 |
·无套利定价的原理 | 第101-104页 |
·BDT模型的定价机制 | 第104-108页 |
·HW模型的定价机制 | 第108-111页 |
·实证分析 | 第111-126页 |
·数据的选取 | 第111-114页 |
·BDT模型的实证分析 | 第114-116页 |
·HW模型的实证分析 | 第116-119页 |
·债券等值模型的实证分析 | 第119-123页 |
·三种定价模型的对比分析 | 第123-1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6-128页 |
第6章 基于利差特征的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28-160页 |
·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利差特征 | 第128-135页 |
·基于FR007利率互换的利差特征 | 第129-131页 |
·基于SHIBOR_3M利率互换的利差特征 | 第131-133页 |
·基于SHIBOR_3M和FR007利率互换的利差对比 | 第133-135页 |
·模型的设定 | 第135-138页 |
·实证分析 | 第138-157页 |
·数据的选取 | 第138页 |
·数据平稳性检验 | 第138-139页 |
·基于1年期SHIBOR_3M利率互换利差模型的实证分析 | 第139-149页 |
·基于5年期SHIBOR_3M利率互换利差模型的实证分析 | 第149-152页 |
·基于1年期FR007利率互换利差模型的实证分析 | 第152-154页 |
·基于5年期FR007利率互换利差模型的实证分析 | 第154-1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57-160页 |
第7章 结论、建议及展望 | 第160-168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160-161页 |
·提升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合理性与准确性的政策建议 | 第161-166页 |
·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166-1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8-180页 |
附录 | 第180-192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| 第192-193页 |
致谢 | 第1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