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6页 |
| 第一章 导论 | 第16-28页 |
| ·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| 第16-21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6-20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20-21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框架 | 第21-24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1-23页 |
| ·研究框架 | 第23-24页 |
| ·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24-26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24-25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5-26页 |
| ·本文的创新 | 第26-28页 |
| 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28-44页 |
| ·国外有关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| 第28-36页 |
| ·国外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研究 | 第28-32页 |
| ·国外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 | 第32-36页 |
| ·国内有关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禀赋关系的研究 | 第36-41页 |
| ·国内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研究 | 第36-39页 |
| ·国内关于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传导机制的研究 | 第39-41页 |
| ·对已有文献的评述 | 第41-44页 |
| ·变量指标的选取不能完全代表研究对象 | 第41-42页 |
| ·不同学者所得结论完全不同 | 第42-43页 |
| ·基于国际数据的传导机制在我国国内的适用性有待验证 | 第43-44页 |
| 第三章 理论基础 | 第44-53页 |
| ·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的传统理论 | 第44-49页 |
| ·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禀赋 | 第44-45页 |
| ·经济发展理论 | 第45-47页 |
| ·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的正效应 | 第47-49页 |
| ·“资源诅咒”理论 | 第49-53页 |
| 第四章 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| 第53-72页 |
| ·模型设置 | 第53-54页 |
| ·变量选取 | 第54-58页 |
| ·产出变量 | 第54-56页 |
| ·自变量 | 第56页 |
| ·控制变量 | 第56-58页 |
| ·自然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检验 | 第58-65页 |
| ·描述性统计 | 第58-59页 |
| ·平稳性及协整检验 | 第59-61页 |
| ·面板模型的选择 | 第61-62页 |
| ·模型回归结果 | 第62-65页 |
| ·自然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| 第65-70页 |
| ·描述性统计 | 第65-66页 |
| ·平稳性及协整检验 | 第66-68页 |
| ·面板模型的选择 | 第68页 |
| ·模型回归结果 | 第68-70页 |
| ·自然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及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分析 | 第70-7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| 第五章 不同种类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| 第72-88页 |
| ·模型选择 | 第72页 |
| ·变量选取 | 第72-73页 |
| ·自然资源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检验 | 第73-78页 |
| ·描述性统计 | 第74-75页 |
| ·平稳性及协整检验检验 | 第75-76页 |
| ·面板模型的选择 | 第76页 |
| ·模型回归结果 | 第76-78页 |
| ·煤炭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检验 | 第78-83页 |
| ·描述性统计 | 第78-79页 |
| ·平稳性及协整检验检验 | 第79-80页 |
| ·面板模型的选择 | 第80页 |
| ·模型回归结果 | 第80-83页 |
| ·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检验 | 第83-87页 |
| ·描述性统计 | 第83-84页 |
| ·平稳性及协整检验检验 | 第84页 |
| ·面板模型的选择 | 第84-85页 |
| ·模型回归结果 | 第85-8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| 第六章 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影响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| 第88-98页 |
| ·模型设置 | 第88-91页 |
| ·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影响传导机制可能的路径 | 第88-91页 |
| ·基本模型 | 第91页 |
| ·自然资源禀赋对传导变量的直接影响 | 第91-95页 |
| ·基础回归 | 第91-92页 |
| ·稳定性检验 | 第92-95页 |
| ·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的直接、间接影响 | 第95-96页 |
| ·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 | 第95-96页 |
| ·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| 第9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6-98页 |
|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| 第98-112页 |
| ·研究结论 | 第98-100页 |
| ·本文结论 | 第98-99页 |
| ·关于结论的说明 | 第99-100页 |
| ·政策建议 | 第100-112页 |
| ·制度层面 | 第101-104页 |
| ·行业层面 | 第104-107页 |
| ·地区层面 | 第107-11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2-128页 |
| 附录 | 第128-132页 |
|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32-133页 |
| 后记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