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3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3-23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3-16页 |
·环境约束日益加剧,节能减排显得尤为紧迫 | 第13-14页 |
·国际产业转移加快,二氧化碳排放持续增加 | 第14-15页 |
·FDI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尚存争议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| 第16-19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内容、框架与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内容及框架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1页 |
·研究存在的可能创新点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分析 | 第23-45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23-31页 |
·二氧化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| 第23-29页 |
·FDI的碳排放效应 | 第29-31页 |
·相关理论分析 | 第31-44页 |
·FDI与环境污染相关理论回顾 | 第31-38页 |
·FDI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理论分析 | 第38-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三章 中国利用FDI和碳排放强度的现状分析 | 第45-59页 |
·中国利用FDI的现状分析 | 第45-51页 |
·FDI的发展历程 | 第45-46页 |
·FDI的演变趋势 | 第46-47页 |
·FDI的来源构成 | 第47-48页 |
·FDI的产业分布 | 第48-50页 |
·FDI的区域分布 | 第50-51页 |
·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现状分析 | 第51-58页 |
·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碳排放的现状分析 | 第53-56页 |
·碳排放强度现状分析 | 第56-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四章 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整体分析 | 第59-77页 |
·基于中国整体层面的实证考察 | 第59-71页 |
·计量模型设定 | 第59-60页 |
·变量选取与数据描述 | 第60-64页 |
·内生性问题与系统矩估计 | 第64-66页 |
·实证结果分析 | 第66-71页 |
·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的传导渠道分析 | 第71-76页 |
·联立方程组模型设定及变量选择 | 第71-73页 |
·实证结果及分解 | 第73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五章 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| 第77-95页 |
·FDI和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分析 | 第77-86页 |
·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 | 第78-80页 |
·中国FDI的地区差异分析 | 第80-83页 |
·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分析 | 第83-86页 |
·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区域差异实证考察 | 第86-94页 |
·分区域变量的统计描述 | 第86-89页 |
·模型设定 | 第89页 |
·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89-94页 |
·小结 | 第94-95页 |
第六章 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的门槛效应分析 | 第95-113页 |
·面板数据门槛模型 | 第95-99页 |
·门槛模型设定 | 第96-97页 |
·门槛模型估计 | 第97页 |
·门槛效应检验 | 第97-98页 |
·多重门槛模型的设定与检验 | 第98-99页 |
·门槛变量的选取及数据说明 | 第99-100页 |
·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的门槛效应检验 | 第100-111页 |
·门槛效应检验结果 | 第100-105页 |
·门槛模型回归结果 | 第105-11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1-113页 |
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| 第113-122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113-115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115-120页 |
·实施差异化引资政策,促进FDI的均衡利用 | 第116-117页 |
·加大环境规制强度,提高FDI利用质量 | 第117-118页 |
·加大自主创新力度,提高FDI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 | 第118页 |
·优化产业结构,强化FDI的产业导向 | 第118-119页 |
·优化能源结构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| 第119-120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20-122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22-12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3-134页 |
致谢 | 第1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