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6-11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6-7页 |
·相关研究现状 | 第7-8页 |
·研究内容和目标 | 第8-9页 |
·本文组织结构 | 第9-11页 |
第二章 本体研究相关理论 | 第11-17页 |
·语义web | 第11-12页 |
·本体和本体异构 | 第12-15页 |
·本体定义及描述 | 第12-13页 |
·本体描述语言 | 第13-14页 |
·本体异构 | 第14-15页 |
·本体映射 | 第15-16页 |
·小结 | 第16-17页 |
第三章 待映射本体预处理方法 | 第17-23页 |
·预处理研究现状 | 第17页 |
·基于最小生成树的本体预处理方法 | 第17-20页 |
·图与最小生成树 | 第17-18页 |
·基于最小生成树聚类的本体预处理 | 第18-20页 |
·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20-22页 |
·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四章 基于相似度计算与粗糙集条件信息熵的本体映射方法 | 第23-36页 |
·引言 | 第23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23-30页 |
·相似度的计算方法 | 第23-28页 |
·粗糙集与条件信息熵 | 第28-30页 |
·基于粗糙集条件信息熵的综合相似度计算 | 第30-32页 |
·实验验证 | 第32-35页 |
·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五章 本体映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| 第36-42页 |
·本体映射系统体系结构 | 第36-37页 |
·编程环境及相关技术 | 第37页 |
·系统的实现 | 第37-41页 |
·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42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