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--金属材料论文--钢论文--钢的组织与性能论文

低碳高强度Q&P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变形机制研究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5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5-51页
   ·引言第15-16页
   ·先进高强度钢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第16-24页
     ·双相钢第18-19页
     ·马氏体钢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相变诱导塑性钢第20-22页
     ·孪生诱导塑性钢第22页
     ·超级贝氏体钢第22-23页
     ·中锰钢第23-24页
   ·Q&P钢的工艺、组织设计和性能第24-34页
     ·Q&P工艺概况第24-25页
     ·Q&P工艺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第25-31页
     ·Q&P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第31-32页
     ·Q&P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第32-34页
   ·先进高强度钢的强化和增塑机制第34-39页
     ·钢中的主要强化机制第35-38页
     ·钢中的主要增塑机制第38-39页
   ·先进高强度钢的设计和性能预测第39-42页
     ·未来先进高强度钢的设计思想第39-40页
     ·未来先进高强度钢的性能预测第40-42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目的、意义及研究内容第42-44页
 本章参考文献第44-51页
第二章 实验材料制备及组织性能表征方法第51-57页
   ·Q&P钢的成分设计第51-52页
   ·试样的制备第52页
   ·热膨胀法测定临界相变温度第52-53页
   ·热处理工艺制度第53页
   ·力学性能测试第53页
   ·显微组织的分析和表征第53-56页
     ·金相(OM)组织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扫描(SEM)组织分析第54页
     ·电子探针(EMPA)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·透射(TEM)观察及衍射花样标定第55页
     ·残余奥氏体的X射线衍射(XRD)测定第55-56页
 本章参考文献第56-57页
第三章 低碳Q&P钢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第57-85页
   ·引言第57-58页
   ·低碳Q&P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第58-63页
     ·实验钢的临界温度测定第58-59页
     ·残余奥氏体含量的理论预测第59-62页
     ·Q&P热处理工艺参数的设计第62-63页
   ·Nb含量对低碳Q&P钢的组织性能的影响第63-70页
     ·力学性能测试第64-65页
     ·残余奥氏体含量的测定第65-66页
     ·显微组织观察第66-70页
   ·Cr和Ni的添加对低碳Q&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第70-76页
     ·力学性能测试第71-72页
     ·残余奥氏体含量的测定第72-73页
     ·显微组织观察第73-76页
   ·分析与讨论第76-80页
     ·Nb的作用第76-78页
     ·Cr和Ni的作用第78-8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0-82页
 本章参考文献第82-85页
第四章 冷却方式对Q&P钢组织性能及变形机制的影响第85-105页
   ·引言第85-86页
   ·热处理工艺设计第86-87页
     ·空冷工艺设计依据第86-87页
     ·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第87页
   ·冷却方式对低碳Q&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第87-93页
     ·力学性能测试第87-88页
     ·残余奥氏体含量的测定第88-89页
     ·显微组织观察第89-93页
   ·低碳Q&P钢的加工硬化特性第93-96页
     ·低碳Q&P钢的加工硬化行为第93-95页
     ·两种冷却处理后Q&P钢的加工硬化行为比较第95-96页
   ·Q&P钢中残余奥氏体的TRIP效应第96-100页
     ·残余奥氏体TRIP效应的验证第97-99页
     ·基体组织对残余奥氏体TRIP效应的影响第99-10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0-102页
 本章参考文献第102-105页
第五章 两相区退火对低碳Q&P钢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第105-127页
   ·引言第105-106页
   ·两相区退火工艺的设计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·两相区退火的作用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第107-108页
   ·两相区退火对Q&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第108-114页
     ·力学性能测试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残余奥氏体含量的测定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·显微组织观察第111-114页
   ·两相区退火对残余奥氏体的影响第114-120页
     ·不同退火工艺下C和Mn元素的配分第114-117页
     ·不同退火工艺下残余奥氏体的形貌第117-120页
   ·两相区退火对低碳Q&P钢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第120-12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1-123页
 本章参考文献第123-127页
第六章 高强塑积Q&Q-P钢的设计及组织性能研究第127-143页
   ·引言第127-128页
   ·高强塑积Q&Q-P钢工艺的设计第128-130页
     ·Q&Q-P工艺的设计思路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第129-130页
   ·预淬火工艺对两相区Q&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第130-136页
     ·力学性能测试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·残余奥氏体含量的测定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·显微组织观察第132-136页
   ·预淬火工艺对实验钢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第136-13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8-139页
 本章参考文献第139-143页
第七章 结论第143-147页
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7-148页
攻读博士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第148-149页
致谢第149-151页
作者简介第151页

论文共1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1000MPa级低碳贝氏体抽油杆用钢的研制开发
下一篇:点磨削零件表面形貌特征及摩擦学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