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模型及吸附能力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7-15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7-8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2页 |
·论文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2-13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泥页岩岩石学及有机地化特征 | 第15-23页 |
·研究样品采集 | 第15-16页 |
·泥页岩岩石学特征 | 第16-19页 |
·泥页岩定义 | 第16页 |
·化学元素及含量 | 第16-17页 |
·矿物组成 | 第17-19页 |
·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 | 第19-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分形特征 | 第23-52页 |
·研究方法及原理 | 第23-26页 |
·扫描电镜法及原理 | 第23页 |
·核磁共振测试方法及原理 | 第23-25页 |
·氮气吸附法原理 | 第25-26页 |
·高压压汞测试孔径分布原理 | 第26页 |
·泥页岩储集空间分类 | 第26-32页 |
·孔隙分类 | 第27-30页 |
·裂缝分类 | 第30-32页 |
·泥页岩孔隙结构及孔隙表面特征 | 第32-46页 |
·核磁共振实验结果 | 第32-35页 |
·氮气吸附实验结果 | 第35-40页 |
·压汞实验结果 | 第40-41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41-46页 |
·泥页岩孔隙结构模型 | 第46-51页 |
·分形几何理论 | 第46-47页 |
·分形几何性质 | 第47页 |
·分形维数概念及计算 | 第47-50页 |
·孔隙结构模型拟合 | 第50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4章 泥页岩吸附能力研究 | 第52-73页 |
·吸附解吸理论与吸附模型 | 第52-57页 |
·LANGMUIR模型 | 第52-53页 |
·BET模型 | 第53-54页 |
·D-A模型 | 第54-56页 |
·F-BET模型 | 第56-57页 |
·泥页岩等温吸附特征 | 第57-59页 |
·泥页岩吸附模型拟合 | 第59-72页 |
·LANGMUIR模型拟合 | 第60-61页 |
·BET模型拟合 | 第61-62页 |
·D-A模型拟合 | 第62-64页 |
·F-BET模型拟合 | 第64-68页 |
·等温吸附曲线预测 | 第68-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5章 泥页岩吸附影响因素 | 第73-81页 |
·吸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73-75页 |
·温度影响 | 第73页 |
·压力影响 | 第73页 |
·含水率影响 | 第73-75页 |
·有机质丰度与成熟度 | 第75页 |
·孔结构对吸附的影响 | 第75-77页 |
·纯矿物吸附与综合作用情况分析 | 第77-8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6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81-83页 |
·结论 | 第81-82页 |
·建议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9页 |
附录 | 第89-9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