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3-15页 |
·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2 本研究相关的社会背景及理论来源 | 第16-25页 |
·消费社会的产生 | 第16-20页 |
·消费社会产生的历史背景 | 第16-17页 |
·消费社会的特征 | 第17-20页 |
·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及商品拜物教理论 | 第20-23页 |
·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 | 第20-21页 |
·马克思、恩格斯的女性异化思想 | 第21-22页 |
·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3 从马克思异化观的四个规定解读女性消费异化的表现 | 第25-36页 |
·女性同商品相异化 | 第25-27页 |
·女性的消费需要被商品所创造 | 第25-26页 |
·对符号价值的追求取代了对使用价值的追求 | 第26-27页 |
·女性同自己的购买行为相异化 | 第27-29页 |
·购买行为本身成为“幸福感” | 第27-28页 |
·女性的存在表现为“为了消费”的存在 | 第28-29页 |
·女性同自己的身体相异化 | 第29-32页 |
·女性身体形象成为一种商品 | 第30-31页 |
·女性的“美”呈现审美趋同性 | 第31-32页 |
·女性同他人相异化 | 第32-34页 |
·身体消费导致女性之间的不平等 | 第32-33页 |
·身体消费加重了性别压迫 | 第33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4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女性消费异化原因探究 | 第36-44页 |
·经济根源 | 第36-38页 |
·资本逻辑推动消费 | 第36-37页 |
·技术革新培养消费 | 第37-38页 |
·社会原因 | 第38-40页 |
·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 | 第38-39页 |
·对现代异化劳动的补偿心理 | 第39-40页 |
·文化因素 | 第40-43页 |
·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 | 第40-42页 |
·商业广告造成女性双重压迫 | 第42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5 女性消费异化的消极影响 | 第44-52页 |
·精神影响 | 第44-46页 |
·加重女性精神压迫 | 第44-45页 |
·阻碍女性全面发展 | 第45-46页 |
·社会影响 | 第46-48页 |
·拜金主义、极端个人主义盛行 | 第46-47页 |
·助长攀比消费的社会风气 | 第47-48页 |
·生态影响 | 第48-50页 |
·大量的资源浪费 | 第48-49页 |
·生态系统失衡 | 第49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6 女性消费异化消解的马克思主义思考 | 第52-59页 |
·从经济维度看 | 第52-54页 |
·转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| 第52-53页 |
·建构人性化的经济增长模式 | 第53-54页 |
·从社会维度看 | 第54-56页 |
·减少奢侈消费的有形冲击 | 第54-55页 |
·创造充满活力的社会机会 | 第55-56页 |
·从文化维度看 | 第56-59页 |
·加强思想教育,倡导健康的人生观和消费观 | 第56-57页 |
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,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 | 第57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