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倾斜厚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合理段高研究
| 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8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8页 |
| 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8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6页 |
| ·放顶煤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| ·大段高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·煤岩水力致裂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·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| 2 煤层开采的基础力学参数研究 | 第18-30页 |
| ·煤岩体试样制备 | 第18页 |
| ·煤体孔隙、裂隙和水理性实验 | 第18-22页 |
| ·煤体孔隙测定 | 第18-19页 |
| ·煤体裂隙特征 | 第19-20页 |
| ·煤体含水率测定 | 第20-21页 |
| ·煤岩吸水率测试 | 第21-22页 |
| ·煤岩体力学参数实验 | 第22-29页 |
| ·单轴抗压试验 | 第23-26页 |
| ·间接抗拉试验 | 第26-27页 |
| ·抗剪断试验 | 第27-2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| 3 碱沟煤矿水平分段综放开采物理相似模拟实验 | 第30-44页 |
| ·实验原型概况 | 第30-32页 |
| ·煤层情况 | 第30页 |
| ·围岩地质条件 | 第30-31页 |
| ·采煤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·实验模型建立 | 第32-34页 |
| ·模拟比例选择 | 第32页 |
| ·模拟覆岩构成参数 | 第32页 |
| ·相似比例 | 第32-33页 |
| ·相似材料配比的确定 | 第33-34页 |
| ·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模拟实验过程分析 | 第34-4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4 急倾斜厚煤层大段高顶煤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| 第44-58页 |
| ·分析模型建立 | 第44-46页 |
| ·工程地质概况 | 第44页 |
| ·模拟参数确定 | 第44-45页 |
| ·数值模型 | 第45-46页 |
| ·顶底板应力变化规律 | 第46-50页 |
| ·顶底板水平应力变化 | 第46-48页 |
| ·顶底板垂直应力变化 | 第48-50页 |
| ·顶煤应力场变化规律 | 第50-56页 |
| ·走向方向顶煤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| 第50-52页 |
| ·倾向方向顶煤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| 第52-54页 |
| ·顶煤水平应力分布规律 | 第54-5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| 5 急倾斜厚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顶板破断机理 | 第58-66页 |
| ·弹性薄板理论 | 第58-59页 |
| ·薄板屈曲理论 | 第58-59页 |
| ·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 | 第59页 |
| ·基本顶受力分析 | 第59-60页 |
| ·四边固支薄板模型分析 | 第60-65页 |
| ·按薄板屈曲理论求解 | 第60-63页 |
| ·按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计算 | 第63-64页 |
| ·基本顶初次破断特征分析 | 第64-65页 |
| ·基本项初次破断基本准则 | 第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6 碱沟煤矿注水弱化工程实践 | 第66-69页 |
| ·试验工作面概况 | 第66页 |
| ·注水技术参数 | 第66-67页 |
| ·注水方式及技术参数 | 第66-67页 |
| ·注水软化设备 | 第67页 |
| ·现场钻孔布置参数 | 第67-68页 |
| ·注水效果分析 | 第6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| 7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| ·结论 | 第69页 |
| ·存在问题及展望 | 第69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| 附录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