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琴在清代的传播与接受
| 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绪论 | 第6-8页 |
| 第一章 明末清初扬琴传入中国 | 第8-13页 |
| 第一节 扬琴的中国本土说 | 第8-9页 |
| 一、 扬琴源于筑 | 第8页 |
| 二、 扬琴源于卡龙 | 第8-9页 |
| 三、 扬琴源于扬州 | 第9页 |
| 第二节 扬琴引入中国的时间考证 | 第9-12页 |
| 一、 大约明末传入中国东南沿海 | 第10-11页 |
| 二、 康熙时期在京已自制扬琴 | 第11页 |
| 三、 乾隆嘉庆时期扬琴已普及传播 | 第11-12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12-13页 |
| 第二章 扬琴在清代的传播 | 第13-22页 |
| 第一节 扬琴在清代的形制特征 | 第13-17页 |
| 一、 扬琴在清代的基本形制特征 | 第13-14页 |
| 二、 扬琴形制在清代的发展 | 第14-15页 |
| 三、 清代不同地域的扬琴形制 | 第15-17页 |
| (一) 梯形扬琴 | 第16-17页 |
| (二) 蝶形扬琴 | 第17页 |
| 第二节 从清代古籍中看扬琴的发展 | 第17-21页 |
| 一、 民间音乐活动中的扬琴 | 第18-19页 |
| (一) 宴请客人 | 第18页 |
| (二) 商业演出 | 第18-19页 |
| (三) 曲艺中的扬琴 | 第19页 |
| 二、 笔记小说中的扬琴 | 第19-20页 |
| 三、 女艺人生活中的扬琴 | 第20-21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| 第三章 扬琴在清代各地方的发展 | 第22-34页 |
| 第一节 地方乐种中的扬琴 | 第22-28页 |
| 一、 扬琴在清代各地弦索乐的发展 | 第22-24页 |
| (一) 北方地区弦索乐中的扬琴 | 第23-24页 |
| (二) 西北地区弦索乐中的扬琴 | 第24页 |
| 二、 扬琴在清代各地丝竹乐的发展 | 第24-27页 |
| (一) 北方地区丝竹乐中的扬琴 | 第25页 |
| (二) 南方地区丝竹乐中的扬琴 | 第25-26页 |
| (三) 西北地区丝竹乐中的扬琴 | 第26-27页 |
| 三、 广东音乐在清代的发展 | 第27-28页 |
| (一) 潮州音乐中的扬琴 | 第27页 |
| (二) 广东汉乐中的扬琴 | 第27-28页 |
| 第二节 扬琴在清代的民间音乐活动 | 第28-29页 |
| 一、 宗教音乐活动中的扬琴 | 第28-29页 |
| 二、 上杭五音鼓乐中的扬琴 | 第29页 |
| 三、 西藏囊玛曲中的扬琴 | 第29页 |
| 第三节 民间音乐社团 | 第29-32页 |
| 一、 成都民间音乐社团 | 第29-30页 |
| 二、 道光年间民间音乐社 | 第30-31页 |
| 三、 清末民初民间音乐社团 | 第31-32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| 结语 | 第34-36页 |
| 全文尾注 | 第36-38页 |
| 主要参考文献 | 第38-39页 |
| 附录 | 第39-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