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7页 |
·引言 | 第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7页 |
·低维纳米结构热输运的研究进展 | 第17-24页 |
·论文研究内容 | 第24-27页 |
第2章 计算理论与计算方法 | 第27-41页 |
·量子输运的基本概念 | 第27-30页 |
·热输运的主要载体 | 第27页 |
·热输运的基本尺度 | 第27-28页 |
·扩散热输运与弹道热输运 | 第28-30页 |
·低维体系热输运的哈密顿量 | 第30-32页 |
·热输运格林函数方法的基本框架 | 第32-34页 |
·力常数矩阵的获求方法 | 第34-37页 |
·力常数模型方法 | 第34-36页 |
·经验势函数方法 | 第36-37页 |
·表面格林函数的计算方法 | 第37-39页 |
·递归格林函数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本征值方法 | 第39页 |
·电子输运格林函数方法 | 第39-40页 |
·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3章 锯齿型同位素超晶格石墨纳米带的热输运 | 第41-48页 |
·引言 | 第41-42页 |
·计算模型与方法 | 第42-4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3-46页 |
·同位素超晶格周期长度对锯齿型石墨纳米带热导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同位素超晶格石墨纳米带几何结构尺寸对热导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·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4章 非对称三终端石墨纳米结的弹道热整流 | 第48-57页 |
·引言 | 第48-49页 |
·计算模型与方法 | 第49-51页 |
·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51-56页 |
·对称与非对称三终端石墨纳米结的热整流性质 | 第51-52页 |
·非对称三终端石墨纳米结产生热整流的机制 | 第52-55页 |
·几何结构及夹角对非对称三终端石墨纳米结整流率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5章 基于折叠石墨纳米带的热导控制器 | 第57-64页 |
·引言 | 第57-58页 |
·计算模型与方法 | 第58-60页 |
·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60-63页 |
·扶手椅型折叠石墨纳米带的热输运性质 | 第60-63页 |
·锯齿型折叠石墨纳米带的热输运性质 | 第63页 |
·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6章 六角氮化硼纳米带的热输运 | 第64-72页 |
·引言 | 第64-65页 |
·计算模型与方法 | 第65-66页 |
·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66-71页 |
·六角氮化硼纳米带的声子谱 | 第66-68页 |
·不同尺寸六角氮化硼纳米带的热导 | 第68页 |
·六角氮化硼纳米带热导的拟合公式 | 第68-71页 |
·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7章 石墨炔及石墨炔家族纳米带的热输运性质 | 第72-80页 |
·引言 | 第72-73页 |
·计算模型与方法 | 第73-74页 |
·计算结果与讨论 | 第74-79页 |
·不同几何尺寸石墨炔纳米带的热输运性质 | 第74-76页 |
·石墨炔纳米带的热各向异性及其物理机制 | 第76-79页 |
·石墨炔家族的热输运性质 | 第79页 |
·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8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0-83页 |
·总结 | 第80-81页 |
·展望 | 第81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6页 |
个人简历、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| 第96-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