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当代文学(1949年~)论文

话语理论的知识谱系及其在中国的流变与重构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4页
绪论第14-25页
 一、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4-19页
 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9-23页
 三、研究方法:知识谱系学第23-25页
第一章 语言、话语与意识形态第25-42页
 第一节 从语言到话语的转向第25-33页
  一、语言与言语的区分:索绪尔的语言观第25-27页
  二、超越语言和言语的第三层:列维—斯特劳斯论神话第27-29页
  三、转向话语:本维尼斯特的话语理论第29-33页
 第二节 话语与意识形态第33-42页
  一、从意识形态到话语:阿尔都塞的话语观第34-38页
  二、语言、话语与意识形态:佩肖的话语理论第38-42页
第二章 福柯的话语理论第42-67页
 第一节 对“话语”的重新界定第42-50页
  一、核心概念:陈述与话语形成第42-45页
  二、话语的特性:事件、实践、实证性第45-48页
  三、话语的生产与控制第48-50页
 第二节 话语、权力与知识第50-58页
  一、话语与权力的交织第50-52页
  二、权力/知识的共生体第52-55页
  三、话语与知识的关联第55-58页
 第三节 福柯论话语与意识形态第58-63页
  一、真理、意识形态与话语第59-60页
  二、主体、意识形态与话语第60-61页
  三、话语、意识形态与权力第61-63页
 第四节 作为话语功能的作者第63-67页
第三章 话语理论与性别、后殖民研究第67-85页
 第一节 话语理论与女性主义批评第67-77页
  一、女性主义对“话语”概念的挪用与改造第67-71页
  二、权力/知识视域下的女性主义第71-73页
  三、对权力的抵抗如何可能第73-77页
 第二节 话语理论与后殖民研究第77-85页
  一、作为话语的东方主义第77-80页
  二、萨义德与福柯:分歧与偏离第80-82页
  三、回到话语理论:“福柯模式的殖民话语”第82-85页
第四章 话语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和流变第85-104页
 第一节 话语理论在中国的接受第85-94页
  一、重新语境化下"discourse"的翻译第87-89页
  二、对“话语”概念的梳理和反思第89-91页
  三、话语范式在中国文学研究和批评中的运用第91-94页
 第二节 话语理论在中国的流变第94-104页
  一、话语理论在中国文化现实语境下的选择性接受第94-98页
  二、话语分析:中国文论和批评的新视界第98-101页
  三、发掘传统文论话语思想与建构中国话语研究范式第101-104页
第五章 启示与反思:话语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第104-116页
 第一节 作为话语实践的文学批评第104-108页
 第二节 话语分析:重新审视当代文学批评场第108-112页
 第三节 批评主体的话语策略:批评家何为第112-116页
结语第116-118页
参考文献第118-12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6-127页
后记第127页

论文共12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数字媒介与文学批评的转型
下一篇:湖南益阳方言有标复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