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生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--以东莞市爱联小学为例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一、绪论 | 第9-17页 |
(一) 研究的背景 | 第9页 |
(二) 核心概念的界定 | 第9-11页 |
1. 小学教育 | 第10页 |
2. 赏识教育 | 第10页 |
3. 小学生赏识教育 | 第10-11页 |
(三) 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1. 国外有关赏识教育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2. 国内有关赏识教育的研究 | 第12-15页 |
(四) 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1. 理论意义 | 第15页 |
2. 现实意义 | 第15页 |
(五) 研究的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 文献法 | 第16页 |
2. 调查法 | 第16页 |
3. 访谈法 | 第16-17页 |
二、小学生赏识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| 第17-21页 |
(一) 小学生赏识教育的内涵 | 第17页 |
(二) 小学生赏识教育的意义 | 第17-21页 |
三、东莞市爱联小学赏识教育的现状 | 第21-30页 |
(一) 爱联小学赏识教育的概况 | 第21页 |
(二) 调查方法 | 第21-22页 |
(三) 问卷编制 | 第22页 |
(四) 调查实施 | 第22-23页 |
(五) 调查结果 | 第23-29页 |
(六) 从学生、教师、家长三个观测点看赏识教育 | 第29-30页 |
四、东莞市爱联小学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5页 |
(一) 赏识教育错误的认识 | 第30-31页 |
(二) 赏识教育忽视了挫折教育 | 第31-32页 |
(三) 教育者赏识不用心,方式单一 | 第32页 |
(四) 赏识教育太注重物质奖励 | 第32-33页 |
(五) 赏识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差异性 | 第33-35页 |
五、东莞市爱联小学赏识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5-41页 |
(一) 赏识教育内涵理解的偏差 | 第35-37页 |
(二) 赏识教育受教育评价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(三) 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| 第38-41页 |
六、小学生赏识教育有效实施的对策 | 第41-48页 |
(一) 正确理解赏识教育 | 第41-43页 |
(二) 科学地进行教育评价 | 第43-45页 |
(三) 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| 第45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附录 | 第52-58页 |
附录1:东莞市小学生赏识教育学生调查问卷 | 第52-54页 |
附录2:东莞市小学生赏识教育教师调查问卷 | 第54-55页 |
附录3:东莞市小学生赏识教育家长调查问卷 | 第55-56页 |
附录4:东莞市小学生赏识教育教师访谈提纲 | 第56-57页 |
附录5:东莞市小学生赏识教育家长访谈提纲 | 第57-58页 |
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