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2页 |
| 第1章 滩涂生境修复效果的理化监测与生物监测 | 第12-18页 |
| ·理化监测的应用 | 第12-13页 |
| ·生物监测的应用 | 第13-18页 |
| ·猛水蚤、涡虫、有孔虫、介形类与环境 | 第14页 |
| ·海洋线虫与环境 | 第14-18页 |
| 第2章 福安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| 第18-25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| ·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| 第18-19页 |
| ·样品分析 | 第19页 |
| ·重金属污染物评价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0-23页 |
| ·滩涂污染物含量及分布特征 | 第20-21页 |
| ·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 | 第21-22页 |
| ·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| 第22-23页 |
| ·讨论 | 第23-25页 |
| ·不同海湾重金属含量比较 | 第23-24页 |
| ·不同参比值下沉积物中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 | 第24-25页 |
| 第3章 投放不同密度沙蚕对滩涂几个主要理化因子的影响 | 第25-37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7页 |
| ·样品采取和预处理 | 第25-26页 |
| ·样品分析 | 第26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26-27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4页 |
| ·总氮 | 第27-28页 |
| ·总磷 | 第28-29页 |
| ·有机碳 | 第29-31页 |
| ·硫化物 | 第31-32页 |
| ·氧化还原电位 | 第32-34页 |
| ·讨论 | 第34-37页 |
| ·沙蚕对滩涂表层沉积物总氮、总磷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·沙蚕对滩涂表层沉积物有机碳、硫化物、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| 第4章 投放不同密度沙蚕对滩涂线虫数量的影响 | 第37-45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38-39页 |
| ·采样时间与地点 | 第38页 |
| ·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| 第38页 |
| ·样品的室内分选 | 第38-39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39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39-42页 |
| ·线虫的丰度 | 第39-41页 |
| ·线虫桡足比 | 第41-42页 |
| ·底上刮食者的线虫丰度与桡足丰度比(2A/C) | 第42页 |
| ·讨论 | 第42-45页 |
| ·线虫的丰度与污染评价 | 第42-43页 |
| ·线虫桡足比与污染评价 | 第43页 |
| ·2A/C 与污染评价 | 第43-45页 |
| 第5章 投放不同密度沙蚕对滩涂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| 第45-56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45-46页 |
| ·采样时间与地点 | 第45-46页 |
| ·线虫标本制作 | 第46页 |
| ·海洋线虫摄食类型的划分 | 第46页 |
| ·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| 第46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46-53页 |
| ·不同季节线虫群落结构的比较 | 第46-47页 |
| ·优势属及摄食类型 | 第47-49页 |
| ·多样性指数 | 第49页 |
| ·K-优势度曲线 | 第49-51页 |
| ·相似性百分比 SIMPER 分析 | 第51-52页 |
| ·非度量多维标度 MDS 分析 | 第52-53页 |
| ·讨论 | 第53-56页 |
| ·多样性指数与污染 | 第53-54页 |
| ·K-优势度与污染 | 第54-56页 |
| 总结 | 第56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5页 |
| 在学期间科研工作与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