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系统论文--自动控制、自动控制系统论文

基于PROFINET交流伺服驱动器的研究与开发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图表清单第9-11页
注释表第11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19页
   ·课题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·工业以太网技术第13-16页
     ·传统工业控制的局限第13页
     ·工业以太网技术概述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工业以太网发展趋势第15-16页
   ·交流伺服系统第16-17页
     ·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现状第16页
     ·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第16-17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7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第17-19页
第二章 PROFINET 工业以太网技术研究第19-29页
   ·PROFINET 工业以太网第19-22页
     ·PROFINET 概述第19-20页
     ·PROFINET 类型第20-22页
   ·PROFINET IO 模型第22-28页
     ·PROFINET IO 概述第22-23页
     ·PROFINET IO 设备类型第23-24页
     ·PROFINET IO 设备模型第24-25页
     ·PROFINET IO 通信类型第25-2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三章 交流伺服从站的硬件设计第29-44页
   ·硬件总体设计第29-30页
   ·主控芯片 STM32F207IGT6 电路设计第30-34页
     ·电源电路第31页
     ·晶振电路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复位电路第32-33页
     ·JTAG 接口电路第33-34页
     ·STM32F207IGT6 的启动模式第34页
   ·PROFINET IO 接口电路设计第34-38页
     ·网络控制器 netX第34-36页
     ·实时以太网模块 comX第36-38页
   ·伺服电机控制电路设计第38-41页
   ·外围接口电路设计第41-42页
   ·交流伺服从站控制板 PCB 图第42-4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四章 交流伺服从站的软件设计第44-60页
   ·软件总体结构设计第44-45页
   ·主程序第45-54页
     ·STM32F207IGT6 的配置第45-48页
     ·IRMCK201 配置第48-50页
     ·comX100-CA-RE 的配置第50-54页
   ·通讯程序第54-58页
     ·循环数据的传输第54-56页
     ·非循环数据的传输第56-58页
   ·从站的伺服控制软件设计第58-59页
     ·伺服控制模式第58-59页
     ·位置环设计第5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五章 交流伺服从站的运行测试第60-69页
   ·搭建测试平台第60-64页
     ·S7 站的建立第60-61页
     ·GSDML 文件的安装第61-63页
     ·网络组态第63-64页
   ·PROFINET IO 通信功能测试第64-66页
   ·交流伺服功能测试第66-6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7-69页
第六章 总结和展望第69-71页
   ·全文总结第69-70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70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5页
致谢第75-76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FPGA的空心轴超声波探伤硬件系统的研制
下一篇:基于有限元法的光纤Bragg光栅的光学特性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