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目录 | 第12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6-18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7-18页 |
·论文内容与结构 | 第18-20页 |
·论文研究方法、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工具 | 第20-21页 |
·论文主要创新点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23-47页 |
·流动性黑洞内涵及定义 | 第23-27页 |
·流动性黑洞内涵 | 第23-27页 |
·流动性黑洞的形成机理、测度及预警 | 第27-39页 |
·高频环境下流动性黑洞的形成机理 | 第27-30页 |
·高频环境下对流动性水平测度及其流动性黑洞的预警 | 第30-39页 |
·高频交易相关研究综述 | 第39-47页 |
·美国高频交易发展历史及研究综述 | 第40-43页 |
·国内高频交易发展历史及研究综述 | 第43-44页 |
·国内外由高频交易引起的流动性突发事件综述 | 第44-47页 |
第三章 市场流动性黑洞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 | 第47-77页 |
·高频交易系统概述 | 第49-52页 |
·基于交易者数量的连续时间模型 | 第52-55页 |
·由流动性需求冲击造成的流动性黑洞形成机理理论研究 | 第55-64页 |
·由信息冲击造成的流动性黑洞形成机理理论研究 | 第64-7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4-77页 |
第四章 一般状态下市场流动性需求冲击与价格冲击关系的实证研究 | 第77-100页 |
·模型及方法 | 第80-88页 |
·基于量钟(Bulk Volume)的采样方法 | 第80-84页 |
·收益与指令流联立方程模型 | 第84-87页 |
·ITH 方法(对称与非对称) | 第87-88页 |
·数据描述 | 第88-91页 |
·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91-97页 |
·对称 ITH 方法 | 第91-93页 |
·非对称 ITH 方法 | 第93-97页 |
·流动性水平与 FDR 之间的关系研究 | 第97-9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9-100页 |
第五章 流动性黑洞状态下净指令流及指令簿与收益依赖性的实证研究 | 第100-135页 |
·流动性黑洞测度指标定义 | 第100-104页 |
·Copula 模型及方法 | 第104-112页 |
·椭圆族 copula | 第105-106页 |
·阿基米德 copula | 第106-108页 |
·混合 copula | 第108-112页 |
·净指令流与价格尾部依赖性研究 | 第112-120页 |
·数据描述 | 第112页 |
·一般状态下的净指令流与价格尾部依赖性研究 | 第112-117页 |
·流动性黑洞下的净指令流与价格尾部相关性研究 | 第117-120页 |
·买卖指令簿与收益尾部依赖性的研究 | 第120-133页 |
·指令簿斜率指标 | 第121-126页 |
·方法及数据描述 | 第126-129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129-1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3-135页 |
第六章 基于流动性黑洞的预警指标的实证研究 | 第135-155页 |
·预警指标分类 | 第135-139页 |
·流动性供给预警指标 | 第135页 |
·流动性需求预警指标 | 第135-138页 |
·综合流动性预警指标 | 第138-139页 |
·三类流动性预警指标与收益的分位向关性研究 | 第139-146页 |
·基于流动性黑洞的 Logit 预警模型 | 第146-148页 |
·基于流动性黑洞的 Logit 价格预警指标实证研究 | 第148-154页 |
·本章总结 | 第154-155页 |
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相关建议 | 第155-161页 |
·论文主要结论 | 第155-156页 |
·进一步探讨 | 第156-160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160-1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1-171页 |
致谢 | 第171-172页 |
发表论文 | 第172页 |
在投论文 | 第172页 |
工作论文 | 第1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