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缩写 | 第1-10页 |
| 摘要 | 第10-12页 |
| 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|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4-29页 |
| 第一章 莱茵衣藻光合产氢的研究进展 | 第15-29页 |
| 摘要 | 第15-16页 |
| ·前言 | 第16-17页 |
| ·氢酶特性 | 第17-20页 |
| ·途径 | 第20-22页 |
| ·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2-2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4-28页 |
| Abstract | 第28-29页 |
| 第二部分 实验 | 第29-63页 |
| 第二章 一种大幅度提高莱茵衣藻光合产氢的新方法 | 第30-47页 |
| 摘要 | 第30-31页 |
| ·前言 | 第31-32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32-35页 |
| ·培养条件 | 第32页 |
| ·样品处理 | 第32页 |
| ·氢气和氧气含量的检测 | 第32-33页 |
| ·溶解氧的测定 | 第33页 |
| ·氢酶活性的测定 | 第33-34页 |
| ·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| 第34页 |
| ·叶绿素荧光的测定 | 第34页 |
| ·光合放氧的测定 | 第34-35页 |
| ·结果和讨论 | 第35-42页 |
| ·诱导高光合产氢化学分子的筛选 | 第35-36页 |
| ·不同浓度的 Na_2S 处理对莱茵衣藻光合产氢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最适浓度的 Na_2S 处理显著提高了莱茵衣藻的光合产氢 | 第37-38页 |
| ·最适浓度的 Na_2S 处理降低了分子氧和溶解氧浓度 | 第38-39页 |
| ·Na_2S 处理提高莱茵衣藻氢酶活性 | 第39-41页 |
| ·Na_2S 处理提高莱茵衣藻光合产氢的特点 | 第41-42页 |
| ·结论 | 第42-4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| Abstract | 第46-47页 |
| 第三章 Na_2S 诱导莱茵衣藻光合产氢的优化策略研究 | 第47-63页 |
| 摘要 | 第47-48页 |
| ·前言 | 第48-49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49-51页 |
| ·培养条件 | 第49页 |
| ·样品处理 | 第49页 |
| ·氢气和氧气含量的检测 | 第49-50页 |
| ·溶解氧的测定 | 第50页 |
| ·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| 第50页 |
| ·叶绿素荧光的测定 | 第50-51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51-58页 |
| ·优化策略一:Na_2S 分步添加法 | 第51-53页 |
| ·优化策略二:光密度处理法 | 第53-54页 |
| ·优化策略三:初始 pH 调节法 | 第54-56页 |
| ·优化策略四:初始 pH 和光密度叠加法 | 第56-57页 |
| ·提高莱茵衣藻光合产氢的可能机理 | 第57-58页 |
| ·结论 | 第58页 |
| ·展望 | 第58-6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| Abstract | 第62-63页 |
| 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