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1页 |
| §1-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页 |
| §1-2 课题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| §1-3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工作 | 第9-10页 |
| §1-4 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0-11页 |
| 第二章 信息抽取原理及应用 | 第11-17页 |
| §2-1 信息抽取理论概述 | 第11-13页 |
| 2-1-1 信息抽取的概念 | 第11页 |
| 2-1-2 信息抽取的研究对象 | 第11-12页 |
| 2-1-3 信息抽取的流程 | 第12-13页 |
| §2-2 信息抽取方法分类 | 第13-15页 |
| 2-2-1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信息抽取 | 第13页 |
| 2-2-2 基于本体的信息抽取 | 第13-14页 |
| 2-2-3 基于规则的信息抽取 | 第14页 |
| 2-2-4 基于统计模型的信息抽取 | 第14-15页 |
| 2-2-5 基于 XML 结构的信息抽取 | 第15页 |
| §2-3 信息抽取技术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| §2-4 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| 第三章 专利功能信息表达 | 第17-24页 |
| §3-1 专利文档结构和知识分布 | 第17-18页 |
| 3-1-1 专利文档结构分析 | 第17页 |
| 3-1-2 专利文档知识分布 | 第17-18页 |
| §3-2 功能本体概述 | 第18-22页 |
| 3-2-1 功能的定义 | 第18-19页 |
| 3-2-2 功能本体的概念 | 第19页 |
| 3-2-3 功能的表达方式 | 第19-20页 |
| 3-2-4 专利知识本体库模型 | 第20-22页 |
| §3-3 功能信息抽取和功能本体的关系 | 第22-23页 |
| 3-3-1 专利功能信息分类 | 第22页 |
| 3-3-2 专利功能信息在功能本体中的映射 | 第22-23页 |
| §3-4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| 第四章 专利功能信息抽取模型的建立 | 第24-38页 |
| §4-1 功能信息抽取流程设计 | 第24-25页 |
| §4-2 专利摘要预处理 | 第25-26页 |
| §4-3 词法分析处理 | 第26-29页 |
| 4-3-1 词法分析概述 | 第26-27页 |
| 4-3-2 ICTCLAS 流程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4-3-3 ICTCLAS 组件的应用方法 | 第28-29页 |
| §4-4 句法分析处理 | 第29-34页 |
| 4-4-1 句法分析概述 | 第29页 |
| 4-4-2 Stanford Parser 组件的应用 | 第29-33页 |
| 4-4-3 句法树的剪枝算法和遍历算法 | 第33-34页 |
| §4-5 最大熵模型分类 | 第34-37页 |
| 4-5-1 最大熵模型的形式化描述 | 第34-35页 |
| 4-5-2 最大熵模型的特征选择 | 第35-36页 |
| 4-5-3 最大熵模型的标注步骤 | 第36-37页 |
| §4-6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第五章 系统实现和实例验证 | 第38-46页 |
| §5-1 系统实现 | 第38-41页 |
| 5-1-1 系统概要设计 | 第38-39页 |
| 5-1-2 系统开发环境 | 第39页 |
| 5-1-3 系统界面展示 | 第39-41页 |
| §5-2 实例验证 | 第41-44页 |
| 5-2-1 数据准备 | 第41-42页 |
| 5-2-2 专利功能信息抽取实例验证 | 第42-44页 |
| §5-3 结果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§5-4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|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46-47页 |
| §6-1 论文总结 | 第46页 |
| §6-2 论文展望 | 第46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