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缩略语 | 第13-15页 |
前言 | 第15-25页 |
研究现状、成果 | 第15-24页 |
研究目的、方法 | 第24-25页 |
一、肉眼醋酸、碘试验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实用性探讨 | 第25-33页 |
·对象和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VIA、VILI的研究对象 | 第25页 |
·所用仪器、材料及试剂 | 第25页 |
·VIA、VILI的检查方法及流程 | 第25-26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26页 |
·结果 | 第26-29页 |
·2008年初次筛查VIA、VILI阳性率及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| 第26-27页 |
·2009年初次筛查VIA、VILI阳性率及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| 第27页 |
·2008年已行初次筛查人员2009年VIA、VILI复查情况 | 第27页 |
·2008年与2009年VIA、VILI初次筛查及阴道镜检查结果比较 | 第27页 |
·2008年初次筛查与二次复查人员宫颈病变CIN的阳性率比较 | 第27-29页 |
·讨论 | 第29-32页 |
·VIA、VILI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社会价值及意义 | 第29页 |
·VIA、VILI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优点 | 第29-30页 |
·VIA、VILI筛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间题 | 第30-31页 |
·VIA、VILI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在我国目前的适用性 | 第31-32页 |
·小结 | 第32-33页 |
二、FHIT基因启动子5’CpG岛区甲基化状态及FHIT、survivin蛋白表达在CIN中的研究 | 第33-59页 |
·对象与方法 | 第33-41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33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33页 |
·方法 | 第33-41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33-34页 |
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| 第34-36页 |
·DNA抽提 | 第36-37页 |
·DNA的亚硫酸盐修饰 | 第37-38页 |
·MS-PCR扩增 | 第38-40页 |
·3%琼脂糖凝胶的配制及电泳条件 | 第40-41页 |
·结果判断标准 | 第41页 |
·Survivin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判断标准 | 第41页 |
·FHIT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判断标准 | 第41页 |
·MS-PCR结果判断标准 | 第41页 |
·统计学方法 | 第41页 |
·结果 | 第41-54页 |
·Survivin蛋白表达与CIN的关系 | 第42-44页 |
·Survivin蛋白表达与CIN级别的关系 | 第42页 |
·Survivin蛋白表达与CIN Ⅰ病变消退、持续及进展的关系 | 第42-43页 |
·Survivin蛋白表达与特定基因型HPV感染的关系 | 第43页 |
·Survivin蛋白表达与LCT所见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关系 | 第43-44页 |
·FHIT蛋白表达与CIN的关系 | 第44-46页 |
·FHIT蛋白表达与CIN级别的关系 | 第44-45页 |
·FHIT蛋白表达与CIN Ⅰ病变消退、持续及进展的关系 | 第45页 |
·FHIT蛋白表达与CIN病变组织中感染特定HPV基因型及患者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关系 | 第45页 |
·Survivin蛋白表达与FHIT蛋白表达的关系 | 第45-46页 |
·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CIN的关系 | 第46-54页 |
·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CIN级别的关系 | 第46页 |
·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CIN Ⅰ病变转归的关系 | 第46页 |
·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CIN病变组织中感染HPV基因型及患者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关系 | 第46页 |
·各级别CIN中检测到FHIT基因甲基化与未检测到甲基化组织的FHIT蛋白染色评分的差异 | 第46-47页 |
·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FHIT蛋白表达情况的差异 | 第47页 |
·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该蛋白表达在病变逆转、病变持续与进展的CIN Ⅰ组织、CIN Ⅱ/Ⅲ组织中的差异 | 第47-54页 |
·讨论 | 第54-58页 |
·小结 | 第58-59页 |
全文结论 | 第59-60页 |
论文创新点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8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8-69页 |
综述 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进展 | 第69-77页 |
综述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