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| 第11-16页 |
·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| 第11-14页 |
·以太网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| 第14-15页 |
·安防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ZigBee技术和以太网通信技术原理 | 第17-33页 |
·ZigBee协议的分析 | 第17-25页 |
·协议的分层模型 | 第17-19页 |
·ZStack协议栈的数据帧结构 | 第19-21页 |
·ZStack协议栈工作原理 | 第21-25页 |
·ZigBee组网技术分析 | 第25-29页 |
·ZigBee网络设备类型 | 第25-26页 |
·ZigBee网络拓扑结构 | 第26-29页 |
·以太网通信技术 | 第29-32页 |
·TCP/IP协议 | 第29-30页 |
·Windows Socket网络编程技术 | 第30-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基于ZigBee技术的实验室安防监测系统整体设计 | 第33-37页 |
·系统的需求和设计原则 | 第33-34页 |
·系统各模块功能和芯片选型 | 第34-36页 |
·ZigBee网络节点 | 第34-35页 |
·ZigBee转以太网网关模块 | 第35页 |
·PC监测上位机 | 第35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| 第37-53页 |
·ZigBee核心模块的硬件设计 | 第37-38页 |
·核心模块外围电路设计 | 第37-38页 |
·巴伦匹配电路的设计 | 第38页 |
·ZigBee扩展模块的硬件设计 | 第38-44页 |
·电源模块设计 | 第38-42页 |
·按键模块设计 | 第42-43页 |
·LCD模块设计 | 第43页 |
·DEBUG调试接口设计 | 第43-44页 |
·RS232串口设计 | 第44页 |
·传感器模块硬件设计 | 第44-50页 |
·温湿度传感器DHT11 | 第44-45页 |
·人体红外热释电传感器 | 第45-46页 |
·红外火焰传感器PMS11 | 第46-48页 |
·烟尘传感器 | 第48-49页 |
·门磁传感器 | 第49-50页 |
·ZigBee转以太网网关模块 | 第50-52页 |
·网关模块的硬件结构 | 第50页 |
·网关模块硬件设计 | 第50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实验室安防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| 第53-71页 |
·ZigBee无线网络的协议栈软件设计 | 第53-62页 |
·软件开发平台 | 第53页 |
·协调器节点的软件设计 | 第53-55页 |
·路由器节点的软件设计 | 第55-57页 |
·终端采集节点的软件设计 | 第57-62页 |
·ZigBee转以太网网关模块的软件设计 | 第62-64页 |
·开发平台的搭建 | 第62页 |
·网关模块的软件设计 | 第62-64页 |
·远程监测上位机的软件设计 | 第64-70页 |
·开发平台的搭建 | 第65页 |
·数据汇总服务器软件设计 | 第65-69页 |
·远程监测客户端软件设计 | 第69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六章 系统整体测试 | 第71-79页 |
·ZigBee模块的性能测试 | 第71-75页 |
·ZigBee模块点对点传输测试 | 第71-73页 |
·ZigBee模块组网测试 | 第73-75页 |
·实验室安防监测系统的搭建 | 第75-76页 |
·系统测试结果 | 第76-79页 |
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79-81页 |
·论文总结和创新点 | 第79页 |
·本文的不足和工作展望 | 第79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