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
目录 | 第1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1页 |
·概念分析与界定 | 第11-14页 |
·认同概念的界定 | 第11页 |
·国家认同概念的界定 | 第11-12页 |
·民族认同的概念界定 | 第12-13页 |
·本研究的有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3-14页 |
·国家认同的文献综述 | 第14-20页 |
·社会认同理论与国家认同 | 第14-15页 |
·国家认同的结构 | 第15-16页 |
·国家认同的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·国家认同的相关研究 | 第16-20页 |
·以往研究的不足 | 第20-21页 |
·概念的界定 | 第20页 |
·研究工具的适用性差 | 第20页 |
·研究对象不具局限性 | 第20页 |
·研究范围的局限性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 | 第21-24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21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21-22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21-22页 |
·实践意义 | 第2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2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总体情况 | 第24-3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被试 | 第24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24-25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2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5-32页 |
·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总体情况 | 第25-26页 |
·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年龄发展趋势 | 第26-28页 |
·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各维度的年级发展趋势 | 第28-32页 |
第四章 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 | 第32-49页 |
·性别 | 第32-33页 |
·宗教信仰 | 第33-34页 |
·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家庭背景差异 | 第34-39页 |
·不同居住地类型 | 第34-35页 |
·父母文化程度 | 第35-36页 |
·父母职业背景对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·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教育背景差异 | 第39-43页 |
·汉语流利程度 | 第39-41页 |
·学校成分 | 第41-42页 |
·班级成分 | 第42-43页 |
·朋友的构成成分对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·朋友中藏族汉族朋友的相对数量 | 第43-44页 |
·朋友中汉族朋友的数量 | 第44-45页 |
·汉族对藏族的接受程度 | 第45-49页 |
第五章 区内外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比较研究 | 第49-54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4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4页 |
·区内外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总体情况 | 第49-50页 |
·区内外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年级发展趋势 | 第50-54页 |
第六章 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| 第54-58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5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54页 |
·被试 | 第54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54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5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4-58页 |
·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相关分析 | 第54-55页 |
·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、国家认同总的年级发展趋势 | 第55-56页 |
·区内外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、国家认同年级发展趋势 | 第56-58页 |
第七章 分析与讨论 | 第58-67页 |
·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总体情况分析 | 第58页 |
·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发展趋势分析 | 第58-60页 |
·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 | 第60-63页 |
·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性别差异 | 第60页 |
·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宗教信仰差异分析 | 第60页 |
·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家庭背景差异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教育背景差异分析 | 第62页 |
·朋友的构成成分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·汉族对藏族的接受程度 | 第63页 |
·区内外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比较 | 第63-64页 |
·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| 第64-65页 |
·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·局限 | 第65-66页 |
·展望 | 第66-67页 |
第八章 结论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附录 | 第71-8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