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前言 | 第9-24页 |
·植物雄性不育概述 | 第9-10页 |
·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 | 第10-11页 |
·野败型(WA)雄性不育 | 第10页 |
·包台型(BT)雄性不育 | 第10页 |
·红莲型(HL)雄性不育 | 第10-11页 |
·滇型(DY)雄性不育 | 第11页 |
·水稻核雄性不育 | 第11-13页 |
·水稻核雄性不育的遗传类型 | 第11页 |
·光温敏不育水稻研究进展 | 第11-13页 |
·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基础及方法 | 第13-15页 |
·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| 第14页 |
·数量性状的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分子标记在水稻QTL定位中的应用 | 第15-19页 |
·DNA分子标记技术种类与发展 | 第15-16页 |
·分子标记应用于QTL作图的原理 | 第16页 |
·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| 第16-18页 |
·分子标记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·QTL基因定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QTL定位基本原理 | 第19页 |
·QTL定位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水稻柱头外露研究概述 | 第20-22页 |
·水稻柱头外露率的遗传特性 | 第20-21页 |
·水稻柱头外露率的QTL定位研究进展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| 第22-24页 |
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4-3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4-26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24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24-25页 |
·实验仪器及设备 | 第25-26页 |
·试剂配制 | 第2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6-32页 |
·F_2基因定位群体的构建 | 第26页 |
·水稻DS品系的表型观察统计与遗传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总DNA的提取及纯度鉴定 | 第27-28页 |
·水稻光温敏不育基因ptgms2-2的定位 | 第28-30页 |
·水稻柱头外露率的QTL定位 | 第30-32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32-50页 |
·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ptgms2-2的定位结果 | 第32-38页 |
·水稻DS选育过程 | 第32页 |
·水稻DS主要特征特性 | 第32-33页 |
·F_2群体的构建 | 第33页 |
·DS的育性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DS光温敏不育性状的遗传分析 | 第35页 |
·总DNA的提取及纯度鉴定 | 第35页 |
·亲本多态性分析结果 | 第35-36页 |
·水稻光温敏不育基因ptgms2-2的初步定位结果 | 第36-38页 |
·水稻柱头外露率的QTL定位结果 | 第38-50页 |
·亲本及F_2群体的性状表现 | 第38-39页 |
·DS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分析 | 第39-42页 |
·F_2群体基因型分析结果 | 第42-43页 |
·构建遗传图谱及QTL分析 | 第43-50页 |
4 结论 | 第50-51页 |
5 展望 | 第51-52页 |
6 参考文献 | 第52-59页 |
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59-60页 |
8 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