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机车工程论文--动车、动车组(动力列车)论文

动车组客室内不均匀热环境研究

摘要第1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第1章 绪论第12-19页
   ·论文研究的背景、意义及目的第12-14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、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3-14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8页
     ·列车热环境分析第14-16页
     ·不均匀热环境评价第16-18页
   ·论文研究内容第18-19页
第2章 客室内热环境评价体系第19-32页
   ·高速列车客室热环境第19-22页
     ·热环境影响因素第19-21页
     ·不均匀热环境第21-22页
   ·客室内热环境现有标准第22-24页
   ·热环境评价指标第24-32页
     ·气流分布评价指标第24-27页
     ·热舒适评价指标第27-32页
第3章 静态条件下空车测试与分析第32-48页
   ·客室内温度、风速测量第32-35页
     ·测试概况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测试仪器第33-34页
     ·测点布置第34-35页
   ·温度场、风速场模拟第35-44页
     ·空车客室模型建立第35-36页
     ·计算模型的选取第36-38页
     ·边界条件第38-39页
     ·网格的划分第39-40页
     ·结果分析第40-44页
     ·均匀出风模拟结果第44页
   ·空车静态热环境评价第44-48页
     ·气流分布评价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热舒适评价第46-48页
第4章 运行工况下 CFD 边界条件确定第48-58页
   ·能耗模拟软件的选取第48-49页
     ·EnergyPlus 介绍第48页
     ·EnergyPlus 计算原理第48-49页
   ·行车边界条件的计算第49-53页
     ·车体模型的建立第49-50页
     ·E+模型的设置第50-52页
     ·E+模拟结果第52-53页
   ·边界条件模拟结果验证第53-56页
     ·测试概况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测试仪器第54页
     ·测试结果第54-56页
   ·设计工况的模拟结果第56-58页
第5章 运行工况下客室内热环境评价与改进第58-75页
   ·满员客室模型的建立第58-59页
     ·计算模型的选取第58页
     ·边界条件第58-59页
   ·行车满员热环境评价第59-69页
     ·不均匀性评价第59-67页
     ·气流组织评价第67-68页
     ·热舒适评价第68-69页
   ·改进方案及效果第69-75页
     ·调整回风口位置第70-71页
     ·调整两侧风量第71-72页
     ·座椅送风第72-75页
结论与展望第75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7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9-80页
致谢第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速列车转向架联轴节自动装配系统研究与装备开发
下一篇:山东城轨工程费用定额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