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导演作品美学风格之对比分析--以张艺谋、贾樟柯为例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. 绪论 | 第9-12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外研究状况 | 第11页 |
| ·本文需用的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2. 中国电影导演代际序列划分 | 第12-14页 |
| ·第五代电影导演代际界定 | 第12页 |
| ·第六代电影导演代际界定 | 第12-14页 |
| 3. 叙事风格之对比分析 | 第14-23页 |
| ·第五代电影导演作品的叙事风格 | 第14-19页 |
| ·因果式链状叙事结构 | 第14-17页 |
| ·模拟性纪实叙事 | 第17-19页 |
| ·第六代电影导演作品的叙事风格 | 第19-23页 |
| ·碎片式断块叙事结构 | 第19-20页 |
| ·再现性纪实叙事 | 第20-23页 |
| 4. 艺术形象之对比分析 | 第23-33页 |
| ·第五代电影导演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| 第23-27页 |
| ·父亲形象的嬗变 | 第23-25页 |
| ·弑父 | 第23-24页 |
| ·从父 | 第24页 |
| ·崇父 | 第24-25页 |
| ·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 | 第25-27页 |
| ·第六代电影导演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| 第27-33页 |
| ·社会边缘化人物 | 第28-31页 |
| ·工业化背景下农民工的男性气质 | 第31-33页 |
| 5. 电影主题之对比分析 | 第33-38页 |
| ·第五代电影主题 | 第33-35页 |
| ·对人性的礼赞 | 第33-34页 |
| ·对自尊的维护 | 第34-35页 |
| ·第六代电影主题 | 第35-38页 |
| ·找寻 | 第35-36页 |
| ·迷失 | 第36-38页 |
| 6. 第五代第六代电影作品的价值及艺术突破 | 第38-44页 |
| ·第五代电影作品的价值及艺术突破 | 第38-40页 |
| ·开启“个人话语”的新主题 | 第38-39页 |
| ·对今后电影的发展做出的启示 | 第39-40页 |
| ·第六代电影作品的价值及艺术突破 | 第40-44页 |
| ·艺术价值 | 第40页 |
| ·社会价值 | 第40-42页 |
| ·文献价值 | 第42-44页 |
| 7. 结论 | 第44-45页 |
| 致谢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
|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