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英文缩略表 | 第1-7页 |
目录 | 第7-12页 |
中文摘要 | 第12-14页 |
Abstract | 第14-16页 |
1 前言 | 第16-33页 |
·乙烯的生理作用 | 第16-19页 |
·乙烯调节种子休眠和萌发 | 第16-17页 |
·乙烯诱导三重反应 | 第17页 |
·乙烯促进衰老与脱落 | 第17-18页 |
·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与软化 | 第18-19页 |
·乙烯调控胁迫反应 | 第19页 |
·乙烯生物合成 | 第19-22页 |
·乙烯生物合成途径 | 第19-20页 |
·乙烯生物合成相关酶和编码基因的功能 | 第20-21页 |
·ACC 合成酶和编码基因的功能 | 第20页 |
·ACC 氧化酶和编码基因的功能 | 第20-21页 |
·SAM 合成酶和编码基因的功能 | 第21页 |
·SAM 水解酶和编码基因的功能 | 第21页 |
·乙烯生物合成与果实成熟衰老的调控 | 第21-22页 |
·乙烯信号转导 | 第22-29页 |
·乙烯信号转导线性模型建立 | 第22页 |
·乙烯信号转导元件 | 第22-29页 |
·乙烯信号的感知 | 第22-24页 |
·乙烯受体的功能 | 第22-23页 |
·乙烯受体与果实成熟 | 第23-24页 |
·CTR1 | 第24页 |
·CTR1 的功能 | 第24页 |
·CTR1 与果实成熟 | 第24页 |
·EIN2 | 第24-25页 |
·EIN2 的结构和功能 | 第24-25页 |
·EIN3/EILs | 第25-26页 |
·EIN3/EILs 的结构和功能 | 第25-26页 |
·EIN3/EILs 与果实成熟 | 第26页 |
·ERFs | 第26-28页 |
·ERFs 的结构和功能 | 第26-27页 |
·ERFs 与果实成熟 | 第27-28页 |
·EBFs | 第28-29页 |
·EBFs 的结构与功能 | 第28页 |
·EBFs 与果实成熟 | 第28-29页 |
·细胞壁代谢与果实成熟 | 第29-31页 |
·PG 酶促进果实成熟软化和脱落 | 第29-30页 |
·植物激素对 PG 活性的调节 | 第30页 |
·PG 基因与果实成熟软化 | 第30-31页 |
·1-MCP 的作用和应用 | 第31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31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31-33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33-53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33-34页 |
·植物材料及生长条件 | 第33页 |
·菌株和质粒 | 第33页 |
·酶及生化试剂 | 第33-34页 |
·PCR 引物 | 第3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4-53页 |
·乙烯释放的测定 | 第34页 |
·果实硬度的测定 | 第34页 |
·多聚半乳糖醛酸酶(PG 酶)活性测定 | 第34页 |
·总 RNA 提取 | 第34-35页 |
·反转录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| 第35页 |
·基因组 DNA 的提取及纯化 | 第35-36页 |
·半定量 RT-PCR 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PCR 扩增 | 第37页 |
·基因扩增 | 第37页 |
·基因组序列扩增 | 第37页 |
·启动子扩增 | 第37页 |
·PCR 产物的回收 | 第37-38页 |
·连接反应 | 第38页 |
·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、转化及碱法小量质粒 DNA 的提取 | 第38-40页 |
·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38-39页 |
·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 | 第39页 |
·质粒 DNA 提取 | 第39-40页 |
·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| 第40-41页 |
·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40页 |
·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| 第40-41页 |
·DNA 序列测定 | 第41页 |
·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41-42页 |
·35S:ZMdPG1 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41页 |
·anti-ZMdPG1 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41-42页 |
·ZMdPG1:GUS 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42页 |
·GFP 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42页 |
·双分子荧光互补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42页 |
·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42页 |
·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| 第42-45页 |
·拟南芥遗传转化 | 第42-43页 |
·番茄遗传转化 | 第43-44页 |
·苹果愈伤遗传转化 | 第44页 |
·洋葱表皮遗传转化 | 第44-45页 |
·转基因材料的鉴定 | 第45页 |
·亚细胞定位 | 第45-46页 |
·双分子荧光互补 | 第46页 |
·半薄切片 | 第46页 |
·蛋白质技术 | 第46-49页 |
·原核表达诱导蛋白 | 第46-47页 |
·纯化蛋白 | 第47页 |
·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(SDS-PAGE) | 第47-49页 |
·凝胶阻滞试验(EMSA) | 第49-53页 |
·EMSA 探针生物素标记 | 第49-50页 |
·凝胶阻滞电泳 | 第50-53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53-78页 |
·‘泰山早霞’和‘辽伏’果实乙烯合成、果实硬度和 PG 酶活性变化 | 第53-55页 |
·‘泰山早霞’和‘辽伏’果实乙烯合成 | 第53页 |
·‘泰山早霞’和‘辽伏’果实 PG 酶活性变化 | 第53-54页 |
·‘泰山早霞’果实软化和裂果 | 第54-55页 |
·ZMdERFs、ZMdEILs 和 ZMdPG1 基因表达量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ZMdERFs、ZMdEILs 和 ZMdPG1 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| 第56-66页 |
·ZMdERFs 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| 第56-59页 |
·ZMdERF1 和 ZMdERF2 基因的克隆 | 第56页 |
·ZMdERFs 基因序列分析 | 第56-57页 |
·ZMdERFs 蛋白系统进化分析 | 第57-59页 |
·ZMdEILs 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| 第59-62页 |
·ZMdEILs 基因克隆 | 第59页 |
·ZMdEILs 基因序列分析 | 第59页 |
·ZMdEILs 蛋白系统进化分析 | 第59-62页 |
·ZMdPG1 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| 第62页 |
·ZMdPG1 基因克隆 | 第62页 |
·ZMdPG1 基因序列分析 | 第62页 |
·ZMdPG1 蛋白系统进化分析 | 第62页 |
·ZMdPG1 基因启动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| 第62-66页 |
·ZMdERFs、ZMdEILs 和 ZMdPG1 亚细胞定位 | 第66-67页 |
·转基因功能分析 | 第67-73页 |
·转基因拟南芥 GUS 染色分析 | 第67-68页 |
·ZMdQP:GUS 表达载体构建 | 第67-68页 |
·转基因拟南芥 GUS 染色分析 | 第68页 |
·35S:ZMdPG1 转基因拟南芥功能分析 | 第68-70页 |
·35S:ZMdPG1 转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| 第68-70页 |
·35S:ZMdPG1 转基因拟南芥表型分析 | 第70页 |
·GUS 染色分析 | 第70-71页 |
·转基因番茄功能分析 | 第71-73页 |
·凝胶阻滞电泳试验(EMSA)分析 | 第73-76页 |
·ZMdERF1 和 ZMdERF2 原核表达分析及蛋白诱导纯化 | 第73-74页 |
·ZMdERF1 和 ZMdERF2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| 第73页 |
·ZMdERF1 蛋白诱导和纯化 | 第73-74页 |
·ZMdERF2 蛋白诱导和纯化 | 第74页 |
·ZMdERF1 蛋白与 ZMdPG1 启动子的 EMSA 分析 | 第74-76页 |
·ZMdERFs 和 ZMdEILs 双分子荧光互补分析 | 第76-78页 |
·ZMdERFs 和 ZMdEILs 双分子荧光互补表达载体构建 | 第76-77页 |
·ZMdERFs 和 ZMdEILs 双分子荧光互补分析 | 第77-78页 |
4 讨论 | 第78-84页 |
·乙烯促进苹果果实软化和裂果 | 第78-79页 |
·乙烯调控 ZMdERFs、ZMdEILs 和 ZMdPG1 基因 | 第79-81页 |
·ZMdPG1 基因起始果实软化和裂果 | 第81-82页 |
·ZMdPG1 导致落花和果实不完全发育 | 第82页 |
·探讨乙烯信号对果实软化和裂果的调控机理 | 第82-84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84-85页 |
·结论 | 第84页 |
·推论 | 第84页 |
·展望 | 第84-85页 |
6 参考文献 | 第85-104页 |
7 附录 | 第104-11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| 第113-114页 |
致谢 | 第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