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生物工程学(生物技术)论文--酶工程论文

碱性淀粉酶的异源表达及分子改造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21页
   ·淀粉酶的分类第12页
   ·碱性淀粉酶的特性第12-15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的三级(3-D)结构第12-13页
     ·酶对底物的作用特性第13页
     ·耐碱性与耐热性第13-14页
     ·金属离子稳定性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理化特性第15页
   ·碱性淀粉酶的生产第15-16页
     ·产酶微生物筛选第15页
     ·高产菌株选育第15页
     ·产酶重组菌的构建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生产的发酵过程优化第16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的分离纯化第16页
   ·碱性淀粉酶的应用第16-18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在洗涤剂工业中的应用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在其他工业中的应用第18页
   ·碱性淀粉酶分子改造第18页
   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-21页
     ·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8-19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19-21页
第二章 碱性淀粉酶的异源表达及性质分析第21-33页
   ·引言第21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21-26页
     ·菌株与质粒第21页
     ·试剂与仪器第21-22页
     ·重组菌构建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纯化条件与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·结果第26-30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的异源表达及分离纯化第26-28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动力学参数分析第28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耐氧化性分析第28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的最适pH及pH稳定性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及温度稳定性分析第29页
     ·金属离子对碱性淀粉酶稳定性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·表面活性剂与洗涤剂对碱性淀粉酶稳定性的影响第30页
   ·讨论第30-31页
   ·小结第31-33页
第三章 基于同源结构模拟的定点突变技术提高碱性淀粉酶的耐氧化性第33-46页
   ·引言第33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33-35页
     ·菌株与质粒第33页
     ·试剂与仪器第33页
     ·重组菌构建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 3-D结构同源模拟第34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34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纯化条件与方法第34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·结果第35-42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 3-D结构同源模拟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耐氧化性分子改造位点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·突变体表达与纯化第37页
     ·定点突变对碱性淀粉酶耐氧化性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  ·耐氧化分子改造对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·耐氧化分子改造对酶pH稳定性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耐氧化分子改造对酶温度稳定性的影响第39页
     ·耐氧化定点突变对酶的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耐受性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复合突变对碱性淀粉酶耐氧化性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复合突变对碱性淀粉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·讨论第42-44页
   ·小结第44-46页
第四章 基于同源结构模拟的复合定点突变提高碱性淀粉酶的耐氧化性第46-60页
   ·前言第46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46-48页
     ·菌株与质粒第46页
     ·试剂与仪器第46页
     ·重组菌构建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 3-D结构同源模拟第47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47-48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纯化条件与方法第48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第48页
   ·结果第48-54页
     ·单点突变对碱性淀粉酶耐氧化性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单点突变对碱性淀粉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复合突变提高碱性淀粉酶耐氧化性的理性设计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复合突变对碱性淀粉酶耐氧化性的影响第51页
     ·复合突变对碱性淀粉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复合突变对碱性淀粉酶pH稳定性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复合突变对碱性淀粉酶温度稳定性的影响第53页
     ·复合突变对酶的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耐受性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·讨论第54-58页
   ·小结第58-60页
第五章 N-端融合寡肽提高碱性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第60-72页
   ·前言第60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60-63页
     ·菌株与质粒第60页
     ·试剂与仪器第60页
     ·重组菌构建方法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寡肽第61-62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 3-D结构同源模拟第62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62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纯化条件与方法第62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第62-63页
   ·结果第63-67页
     ·活性蛋白在E. coli BL21(DE3)融合与表达第63-64页
     ·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第64页
     ·寡肽融合对碱性淀粉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64页
     ·寡肽融合对碱性淀粉酶pH稳定性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 ·寡肽融合对碱性淀粉酶温度稳定性的影响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寡肽融合对碱性淀粉酶耐氧化特性的影响第66页
     ·寡肽融合对酶的洗涤剂耐受性影响第66-67页
   ·讨论第67-71页
   ·小结第71-72页
第六章 基于随机截断与寡肽融合提高碱性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第72-86页
   ·前言第72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72-75页
     ·菌株与质粒第72页
     ·试剂与仪器第72页
     ·重组菌构建方法第72-74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 3-D结构同源模拟第74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74页
     ·碱性淀粉酶纯化条件与方法第74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第74-75页
   ·结果第75-81页
     ·截断碱性淀粉酶的结构解析和寡肽融合第75-76页
     ·随机截断对碱性淀粉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76-77页
     ·随机截断后融合表达对碱性淀粉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77-78页
     ·随机截断与融合表达对碱性淀粉酶降解玉米淀粉特异性的影响第78-79页
     ·随机截断与融合表达对碱性淀粉酶p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的影响第79页
     ·随机截断与融合表达对碱性淀粉酶耐氧化性的影响第79页
     ·随机截断与截断后寡肽融合对酶的表面活性剂耐受性影响第79-80页
     ·随机截断与截断后寡肽融合对酶的洗涤剂耐受性影响第80-81页
   ·讨论第81-85页
   ·小结第85-86页
主要结论与展望第86-88页
 主要结论第86-87页
 展望第87-88页
论文创新点第88-89页
致谢第89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6页
附录第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纳米材料光学性质的DNA超灵敏检测方法的建立
下一篇:米曲霉蛋白酶在高盐环境的催化动力学及其在酱油酿造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