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 导言 | 第10-19页 |
·选题的意义 | 第10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0-17页 |
·西方财政分权理论 | 第10-15页 |
·扁平化结构组织理论 | 第15-17页 |
·本文的研究思路、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·内容框架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| 第18-19页 |
2 我国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的沿革 | 第19-21页 |
·建国初期的省管县财政体制 | 第19页 |
·转轨初期的市管县财政体制 | 第19-20页 |
·省管县财政体制 | 第20-21页 |
3 市管县与省管县财政体制的比较 | 第21-35页 |
·市管县财政管理体制 | 第21-24页 |
·市管县体制下存在事权与财权的不均衡 | 第21-22页 |
·市管县体制增加了行政管理的层次和成本 | 第22页 |
·市管县体制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| 第22-24页 |
·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 | 第24-27页 |
·雄厚的财力支持 | 第24-26页 |
·基层政府的积极要求 | 第26页 |
·法律制度的保障 | 第26页 |
·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| 第26-27页 |
·典型个案分析 | 第27-33页 |
·陕西省试点情况 | 第27-30页 |
·河北省试点情况 | 第30-32页 |
·吉林省试点情况 | 第32-33页 |
·省管县财政体制的优势 | 第33-35页 |
·强化了县级财政的自主权,有利于发展县域经济 | 第34页 |
·为调整省、市、县三种经济利益主体的关系奠定基础 | 第34页 |
·有利于减少行政层级,降低行政成本,实现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"扁平化"的构想 | 第34-35页 |
4 省管县的主要模式与问题 | 第35-42页 |
·省直管县的主要模式 | 第35-38页 |
·浙江模式 | 第35-36页 |
·海南模式 | 第36页 |
·河北模式 | 第36-37页 |
·吉林模式 | 第37-38页 |
·省管县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8-42页 |
·财权和事权之间高度不对称,财政体制出现了不稳定性 | 第38-39页 |
·税权划分不规范,地方税制体系不完善 | 第39页 |
·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,地区间差异难以得到有效地解决 | 第39页 |
·省、市、县三者之间的关系面临新的调整 | 第39-40页 |
·形成了新的区域发展问题 | 第40-42页 |
5 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 | 第42-48页 |
·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的改革 | 第42-45页 |
·协调处理好相关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| 第42-43页 |
·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 | 第43-44页 |
·做好行政体制的配套改革 | 第44-45页 |
·省管县财政体制的未来走向 | 第45-48页 |
·两种财政管理体制并存 | 第45-46页 |
·财政体制与行政体制双直管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