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家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10-15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| ·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| 第10-12页 |
| ·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应用价值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| ·发展趋势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方案 | 第14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| ·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| ·重难点及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| 第2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 | 第15-26页 |
| 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时代背景 | 第15-17页 |
| ·和谐社会的概念 | 第15页 |
| ·和谐状态的中外诠释 | 第15-16页 |
| 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 | 第16-17页 |
| 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| 第17-22页 |
| 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| 第17-19页 |
| 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| 第19-22页 |
| 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| 第22-26页 |
| 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意义 | 第22-24页 |
| 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意义 | 第24-26页 |
| 第3章 儒家和谐思想的产生和主要内容 | 第26-30页 |
| ·儒家和谐思想的产生过程 | 第26-27页 |
| ·儒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| 第27-30页 |
| ·“修身养性”思想 | 第27-28页 |
| ·“中庸之道”思想 | 第28-29页 |
| ·“天人合一”思想 | 第29-30页 |
| 第4章 继承儒家和谐思想精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| 第30-37页 |
| ·儒家和谐思想在当代继承的现实可能性 | 第30-32页 |
| ·儒家和谐思想能为和谐文化提供理论借鉴 | 第30-31页 |
| ·儒家和谐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| 第31-32页 |
| ·儒家和谐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| 第32-34页 |
| ·“修身养性”思想构建人自身的和谐 | 第32-33页 |
| ·“中庸之道”思想构建人与人,人与社会的和谐 | 第33页 |
| ·“天人合一”思想构建人与自然和谐 | 第33-34页 |
| ·儒家和谐思想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 | 第34-37页 |
| 第5章 结论 | 第37-38页 |
| 致谢 | 第38-3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