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·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0-13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概述 | 第18-30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8-21页 |
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| 第18-19页 |
·少数民族权利 | 第19-20页 |
·少数民族权利保障 | 第20-21页 |
·少数民族权利及其保障 | 第21-29页 |
·少数民族权利的主要内容 | 第21-25页 |
·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原则与方式 | 第25-27页 |
·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| 第27-29页 |
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少数民族权利保障 | 第29-30页 |
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关系 | 第29页 |
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作用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楚雄州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及少数民族权利保障 | 第30-38页 |
·楚雄彝族自治州概况 | 第30-31页 |
·自然概况和行政区划 | 第30页 |
·人口与民族分布 | 第30-31页 |
·交通与区位 | 第31页 |
·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情 | 第31页 |
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楚雄州的实践与发展 | 第31-34页 |
·楚雄州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 | 第31-32页 |
·楚雄州的民族法制建设 | 第32-33页 |
·楚雄州民族政策落实和民族关系 | 第33-34页 |
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保障楚雄州少数民族权利发挥的作用 | 第34-38页 |
·保障各民族权利平等 | 第34-35页 |
·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| 第35页 |
·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 | 第35-36页 |
·保护民族文化和民族风俗习惯 | 第36-38页 |
第4章 楚雄州有关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现状分析 | 第38-46页 |
·楚雄州在少数民族权利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8-42页 |
·政治权利保障的不足 | 第38-39页 |
·经济权利保障的问题 | 第39-40页 |
·文化权利的保障面临的困镜 | 第40-42页 |
·楚雄州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2-46页 |
·少数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自身经济、社会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低的因素 | 第43页 |
·国家和上级民族政策措施的影响 | 第43页 |
·民族立法和司法保障存在不足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缺乏少数民族权益实现程度的衡量指标 | 第44页 |
·高素质的民族干部人才队伍缺乏造成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第5章 加强楚雄州少数民族权利保障工作的建设性思路 | 第46-52页 |
·明确楚雄州少数民族权利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 | 第46-48页 |
·重点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并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| 第46页 |
·发展生产力、促进经济的科学发展是根本任务 | 第46-47页 |
·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是当前重任 | 第47页 |
·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、普及民主法治意识 | 第47页 |
·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是关键 | 第47-48页 |
·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| 第48-49页 |
·坚定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| 第48页 |
·认真贯彻执行民族法律法规 | 第48页 |
·加强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 | 第48-49页 |
·楚雄彝族自治州加强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具体措施设想 | 第49-52页 |
·突出发展,保障民生 | 第49页 |
·明确权责,加强民族地方政府的民族工作 | 第49页 |
·大力培养选拔符合彝区发展需要的干部人才 | 第49-50页 |
·设立民族机动金管理机制,保障民族权益 | 第50页 |
·创建民族文化品牌,保护彝族文化 | 第50页 |
·加强对彝族语言文字的传承与保护 | 第50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致谢 | 第58-6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