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 茵陈概述 | 第11-16页 |
·植物学特征 | 第11-12页 |
·绵茵陈植物学特征 | 第11-12页 |
·花期茵陈植物学特征 | 第12页 |
·茵陈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茵陈的化学成分 | 第12-13页 |
·茵陈的药理活性 | 第13-14页 |
·茵陈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·茵陈的临床应用 | 第14-15页 |
·茵陈的膳食应用 | 第15页 |
·茵陈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5-16页 |
2 植物多糖概述 | 第16-23页 |
·植物多糖的定义 | 第16页 |
·植物多糖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植物多糖常用研究方法 | 第17-22页 |
·植物多糖的提取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植物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纯度鉴定 | 第18-21页 |
·植物多糖的结构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植物多糖的抑菌活性研究 | 第22-23页 |
·常见食品致病菌的危害 | 第22-23页 |
·植物多糖抑菌活性的研究现状 | 第23页 |
3 立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·立题意义 | 第23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茵陈多糖的提取 | 第25-33页 |
1 实验材料、试剂及仪器 | 第2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5页 |
·主要试剂及仪器 | 第25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25-28页 |
·多糖含量的测定 | 第25-26页 |
·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26页 |
·茵陈多糖含量的测定 | 第26页 |
·茵陈多糖的提取 | 第26-28页 |
·前处理 | 第26-27页 |
·提取方法 | 第27页 |
·脱蛋白 | 第27-28页 |
·脱色 | 第28页 |
·透析 | 第28页 |
·紫外扫描 | 第28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1页 |
·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28-29页 |
·茵陈多糖含量的测定 | 第29页 |
·脱蛋白结果 | 第29-30页 |
·脱色结果 | 第30页 |
·茵陈多糖的得率 | 第30页 |
·紫外扫描 | 第30-31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茵陈多糖的抑菌活性研究 | 第33-39页 |
1 实验材料、试剂及仪器 | 第3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3页 |
·主要试剂及仪器 | 第33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33-35页 |
·培养基的制备 | 第33-34页 |
·细菌培养基的制备 | 第33-34页 |
·真菌培养基的制备 | 第34页 |
·供试菌种的活化及菌悬液的制备 | 第34页 |
·茵陈多糖对5种食品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| 第34页 |
·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| 第34-35页 |
·pH值对抑菌活性的影响 | 第35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5-38页 |
·茵陈多糖对5种食品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| 第35页 |
·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| 第35-37页 |
·pH值对抑菌活性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茵陈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纯度鉴定 | 第39-51页 |
1 实验材料、试剂及仪器 | 第39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9页 |
·主要试剂及仪器 | 第39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39-42页 |
·茵陈多糖纯化工艺流程 | 第39-40页 |
·纤维素DEAE-52柱层析 | 第40-41页 |
·纤维素DEAE-52层析柱处理方法 | 第40页 |
·茵陈多糖的纤维素DEAE-52柱层析 | 第40-41页 |
·纤维素DEAE-52层析柱再生处理方法 | 第41页 |
·SephadexG-100凝胶柱层析 | 第41页 |
·SephadexG-100凝胶柱层析预处理 | 第41页 |
·茵陈多糖各组分的进一步纯化 | 第41页 |
·多糖均一组分的纯度鉴定 | 第41-42页 |
·凝胶柱色谱法 | 第41-42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法 | 第42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42-50页 |
·茵陈多糖的纤维素DEAE-52柱层析 | 第42-46页 |
·绵茵陈多糖的纤维素DEAE-52柱层析 | 第42-44页 |
·花期茵陈多糖的纤维素DEAE-52柱层析 | 第44-46页 |
·茵陈多糖各组分的Sephedex G-100凝胶柱层析 | 第46-48页 |
·茵陈多糖均一组分的纯度鉴定 | 第48-50页 |
·Sephadex G-100凝胶柱层析 | 第49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法 | 第49-50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茵陈多糖的理化性质及结构分析 | 第51-59页 |
1 实验材料、试剂及仪器 | 第5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51页 |
·主要试剂与仪器 | 第51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51-52页 |
·茵陈多糖均一组分分子量的测定 | 第51-52页 |
·绘制标准曲线 | 第52页 |
·分子量的测定 | 第52页 |
·茵陈多糖均一组分单糖组成分析 | 第52页 |
·茵陈多糖均一组分的结构分析 | 第52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52页 |
·核磁共振分析 | 第52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52-58页 |
·茵陈多糖均一组分分子量的测定 | 第53页 |
·茵陈多糖均一组分的单糖组成 | 第53-54页 |
·茵陈多糖均一组分的结构分析 | 第54-57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核磁共振分析 | 第56-57页 |
·茵陈多糖均一组分的理化性质 | 第57-58页 |
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