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快速路网规模计算方法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 | 第12页 |
| ·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| 第15-17页 |
| 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| ·本文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| 第二章 城市快速路网规模的相关基础理论 | 第18-31页 |
| ·城市快速路的相关概念 | 第18-23页 |
| ·城市快速路的定义 | 第18-19页 |
| ·城市快速路的功能、特点 | 第19-23页 |
| ·城市快速路网规模的含义 | 第23页 |
| ·城市快速路网规模指标 | 第23-24页 |
| ·等效长度折算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·城市快速路网结构 | 第25-30页 |
| ·方格网式城市道路网 | 第25-26页 |
| ·环形+放射式城市道路网 | 第26-27页 |
| ·自由式城市道路网 | 第27-28页 |
| ·混合式城市道路网 | 第28-29页 |
| ·各种路网结构的优劣势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第三章 城市快速路网规模需求计算方法研究 | 第31-55页 |
| ·城市快速路网规模的影响因素 | 第31-34页 |
| ·城市规模 | 第31-32页 |
| ·机动车保有量 | 第32页 |
| ·城市经济发展状况 | 第32页 |
| ·交通发展战略 | 第32页 |
| ·交通方式划分 | 第32页 |
| ·城市形态 | 第32-33页 |
| ·用地性质 | 第33页 |
| ·匝道间距 | 第33-34页 |
| ·主要相关因素选择判断方法 | 第34-36页 |
| ·专家打分法 | 第34页 |
| ·主成分分析法 | 第34页 |
| ·调查统计法 | 第34-35页 |
| ·路网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35-36页 |
| ·城市快速路网规模计算方法 | 第36-49页 |
| ·密度法 | 第37页 |
| ·类比法 | 第37页 |
| ·供需平衡法 | 第37-44页 |
| ·回归拟合分析 | 第44-49页 |
| ·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| 第49页 |
| ·组合预测模型的构建 | 第49-51页 |
| ·组合预测方法概述 | 第49-50页 |
| ·常用组合预测模型权重的确定方法 | 第50-51页 |
| ·预测精度的评价指标 | 第51页 |
| ·城市快速路网规模需求的组合预测模型 | 第51-54页 |
| ·组合预测模型中的权重系数确定 | 第52-54页 |
| ·组合预测方法的精度比较 | 第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第四章 快速路网规模规划实证研究 | 第55-69页 |
| ·某市的交通概况 | 第55-56页 |
| ·某市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| 第56-57页 |
| ·交通需求预测 | 第57-64页 |
| ·预测目的及条件 | 第57页 |
| ·预测方法 | 第57-58页 |
| ·交通小区划分 | 第58-59页 |
| ·交通发生量 | 第59-60页 |
| ·交通方式划分 | 第60-62页 |
| ·交通分布 | 第62-64页 |
| ·快速路需求预测 | 第64页 |
| ·快速路客运需求分析 | 第64页 |
| ·快速路货运需求分析 | 第64页 |
| ·快速路网总体规模计算 | 第64-66页 |
| ·组合预测模型 | 第64-66页 |
| ·上海的交通状况 | 第66页 |
| ·上海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| 第66-67页 |
| ·上海城市快速路网规模计算 | 第67-68页 |
| ·不同规模的城市快速路网规模匡算 | 第6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| ·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| 第69-70页 |
| ·尚未解决的问题与未来的研究展望 | 第70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|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项目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