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水热法制备铜、铁氧化物纳米材料及其在环境处理和能源存储中的应用

中文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31页
   ·纳米材料导论第10-12页
     ·纳米材料的概念第10页
     ·纳米材料的特性第10-12页
   ·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氧化物纳米材料第12-19页
     ·金属氧化物第12页
     ·金属复合氧化物第12页
     ·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2-19页
       ·固相反应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·溶胶-凝胶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·化学气相沉积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·水热法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·热分解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·微乳液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·其他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·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表面功能化第19-23页
     ·表面包覆第19-21页
     ·表面修饰第21-23页
   ·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应用研究第23-25页
     ·化学传感第23页
     ·污水处理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化学电池第24页
     ·能源存储第24-25页
   ·本文研究内容及特色第25-26页
   ·参考文献第26-31页
第二章 氧化铜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第31-54页
   ·前言第31-32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32-34页
     ·试剂及仪器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·氧化铜纳米片的合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·催化实验第3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34-51页
     ·CuO纳米片的表征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·电镜表征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·XRD与EDS表征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·紫外漫反射表征第36-37页
     ·产物形貌影响因素探究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·前驱体浓度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·沉淀剂浓度的影响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·表面活性剂CTAB浓度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·表面活性剂种类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·温度的影响第42页
       ·反应时间的影响第42-44页
     ·纳米片CuO/H_2O_2体系催化降解亚甲基蓝(MB)第44-51页
       ·降解MB干扰因素的排除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·MB脱色率随时间的变化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·温度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·催化剂量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·过氧化氢用量的影响第48页
       ·pH值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·CuO纳米片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催化剂比较第51页
   ·结论第51-52页
   ·参考文献第52-54页
第三章 CuO/Fe_3O_4@C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染料第54-75页
   ·前言第54-55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55-57页
     ·试剂及仪器第55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·Fe_3O_4的制备第56页
       ·Fe_3O_4@C(MFC)的制备第56页
       ·CuO/MFC的制备第56页
       ·催化实验第56-57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7-71页
     ·CuO/MFC的表征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·电镜表征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·XRD、EDS与高分辨电镜元素Mapping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·XPS表征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·IR表征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·磁性能表征第61-62页
     ·CuO/MFC形成影响因素探究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·沉淀剂种类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·沉淀剂用量影响第63页
       ·表面活性剂用量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·表面活性剂种类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·反应时间影响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·CuO/MFC制备原理探究第66页
     ·催化剂CuO/MFC氧化降解甲基橙(MO)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·降解MO干扰因素的排除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·pH值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·过氧化氢用量的影响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·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69页
       ·MO脱色率随时间的变化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·温度的影响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·催化剂循环使用寿命第71页
     ·催化剂CuO/MFC中CuO负载量及其溶解量测定第71页
   ·结论第71-73页
   ·参考文献第73-75页
第四章 纳米铁酸铜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第75-104页
   ·前言第75-76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76-78页
     ·试剂及仪器第76页
     ·铁酸铜的制备第76-77页
     ·电极材料表征第77页
     ·电极的制备第77页
     ·电极循环伏安(CV)测试第77-78页
     ·电极充放电(Charge-Discharge)测试第78页
     ·电极阻抗测试第78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78-99页
     ·铁酸铜纳米微球的表征第78-83页
       ·电镜表征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·XRD与EDS表征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·FT-IR表征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·X-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表征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·磁性能表征第82-83页
     ·形成机理初步探究第83-93页
       ·沉淀剂NaAc浓度影响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·保护剂浓度的影响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·保护剂种类的影响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·反应温度的影响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·反应时间的影响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·铁酸铜形成机理探讨第92-93页
     ·电化学测试第93-99页
       ·循环伏安(CV)测试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·铁酸铜的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·铁酸铜的循环寿命测试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配比电极材料的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及循环寿命测试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及循环寿命测试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·CuFe_2O_4的交流阻抗测试第99页
   ·结论第99-101页
   ·参考文献第101-104页
第五章 结论第104-106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文章第106-107页
致谢第107-108页

论文共10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
下一篇:高活性锐钛矿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