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8页 |
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| 第12-13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3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5-33页 |
第一章 拮抗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| 第33-45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7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33-34页 |
·样品来源 | 第33页 |
·试剂 | 第33页 |
·培养基 | 第33-34页 |
·供试菌株 | 第3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4-37页 |
·菌株的筛选 | 第34页 |
·菌株初筛 | 第34页 |
·菌株复筛 | 第34页 |
·菌株的保存 | 第34页 |
·拮抗菌株的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鉴定 | 第34页 |
·拮抗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的扩增与分析 | 第34-37页 |
·菌株总DNA的提取 | 第34-35页 |
·菌株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 | 第35页 |
·PCR产物的T/A克隆 | 第35-36页 |
·高效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| 第36页 |
·质粒DNA的小量提取 | 第36页 |
·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 | 第36-37页 |
·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 | 第37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2页 |
·拮抗菌株的分离 | 第37-38页 |
·菌株形态及培养特征 | 第38-39页 |
·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 | 第39页 |
·菌株的16S rRNA基因扩增 | 第39-40页 |
·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 | 第40-42页 |
3 讨论 | 第42-4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5页 |
第二章 Pseudomonas brassicecearum J12的拮抗特性研究 | 第45-59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5-49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45-46页 |
·试剂 | 第45页 |
·培养基 | 第45-46页 |
·供试菌株 | 第46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6-49页 |
·菌株J12拮抗相关代谢物与生物学性能的检测 | 第46-47页 |
·产嗜铁素的检测 | 第46页 |
·产HCN检测 | 第46-47页 |
·产蛋白酶的检测 | 第47页 |
·溶磷能力的检测 | 第47页 |
·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 | 第47页 |
·菌株J12最适生长和拮抗活性条件的研究 | 第47页 |
·培养基初始pH对菌株J12生长和拮抗活性的影响 | 第47页 |
·培养温度对菌株J12生长和拮抗活性的影响 | 第47页 |
·不同碳源对菌株J12生长和拮抗活性的影响 | 第47页 |
·不同氮源对菌株J12生长和拮抗活性的影响 | 第47页 |
·菌株J12对番茄青枯病的盆栽防治效果 | 第47-48页 |
·菌株J12抗菌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| 第48页 |
·TLC薄层层析分离抗菌成分 | 第48页 |
·HPLC和LC-MS鉴定抗菌物质 | 第48页 |
·菌株J12抗生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| 第48-49页 |
·菌株J12多种抗生素基因的检测 | 第48-49页 |
·菌株J12的phlACBD基因簇的克隆及在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 | 第49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9-55页 |
·菌株J12与拮抗相关代谢物与生物学性能 | 第49-50页 |
·菌株J12最适生长和拮抗活性条件 | 第50-52页 |
·菌株J12对番茄青枯病的盆栽防治效果 | 第52页 |
·菌株J12抗菌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| 第52-53页 |
·菌株J12中抗生素基因的克隆与体外表达 | 第53-55页 |
·菌株J12中的抗生素基因 | 第53-54页 |
·菌株J12的phlACBD基因簇的克隆及在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 | 第54-55页 |
3 讨论 | 第55-5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第三章 Pseudomonas brassicacearum J12绿色荧光蛋白(GFP)标记及在番茄根际的定殖 | 第59-69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59-62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59-61页 |
·试剂 | 第59页 |
·培养基 | 第59-60页 |
·供试菌株和质粒 | 第60-61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61-62页 |
·菌株J12的gfp基因标记和筛选 | 第61页 |
·gfp基因标记对菌株性状的影响 | 第61页 |
·gfp标记对J12生长的影响和标记基因gfp遗传稳定性的影响 | 第61页 |
·gfp标记对菌株J12对生物膜形成能力影响 | 第61页 |
·gfp标记对菌株J12在植物根际的定殖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2. 结果与分析 | 第62-65页 |
·菌株J12的gfp基因标记 | 第62-63页 |
·标记基因gfp对菌株J12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·gfp标记对J12菌株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| 第63页 |
·标记菌株J12-gfp中gfp基因遗传稳定性分析 | 第63-64页 |
·标记菌株J12-gfp在番茄根际的定殖 | 第64-65页 |
3 讨论 | 第6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第四章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J2中2,4-DAPG合成负调控基因phlF的敲除及功能性分析 | 第69-87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69-78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69-70页 |
·试剂 | 第69页 |
·培养基 | 第69页 |
·菌株、质粒和引物 | 第69-70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70-78页 |
·菌株J2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70页 |
·质粒DNA小量提取 | 第70页 |
·菌株J2中抗生素基因的扩增 | 第70-71页 |
·菌株J2中phlF的扩增 | 第71页 |
·菌株J2中phlF基因敲除 | 第71-73页 |
·phlF同源臂与抗生素Km片段扩增 | 第71页 |
·重叠延伸PCR将三片段融合 | 第71-72页 |
·同源重组载体的构建 | 第72页 |
·三亲结合与同源重组子筛选 | 第72-73页 |
·菌落PCR对阳性克隆验证 | 第73页 |
·酶切、酶连及酶连产物转化 | 第73-74页 |
·Southern杂交 | 第74-77页 |
·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74页 |
·琼脂糖凝胶电泳 | 第74页 |
·Southern印迹的制备 | 第74-75页 |
·杂交探针的制备 | 第75页 |
·预杂交和杂交 | 第75-76页 |
·洗膜及显色 | 第76页 |
·去除膜上的杂交信号 | 第76-77页 |
·HPLC对抗生素2,4-DAPG的定量分析 | 第77页 |
·菌株J2-phlF生长曲线测定 | 第77页 |
·J2-phlF对病原菌R.solanacearum和F oxysporum的平板抑菌能力 | 第77页 |
·J2-phlF对番茄青枯病防治能力影响 | 第77-78页 |
·J2-phlF对生物膜形成和定殖能力影响 | 第78页 |
2. 结果与分析 | 第78-83页 |
·菌株J2中抗生素基因的扩增 | 第78页 |
·基因缺失菌株J2-phlF~-的构建 | 第78-79页 |
·HPLC对抗生素2,4-DAPG的定量分析 | 第79-80页 |
·突变菌株J2-phlF生长曲线 | 第80-81页 |
·突变菌株J2-phlF对病原菌R.solanacearum和F oxysporum的抑菌活性 | 第81页 |
·突变菌株J2-phlF的番茄青枯病防治能力 | 第81-82页 |
·突变菌株J2-phlF的生物膜形成和定殖能力 | 第82-83页 |
3 讨论 | 第83-8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7页 |
第五章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J2中phlE的过量表达对2,4-DAPG产量的影响 | 第87-103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87-92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87-89页 |
·试剂 | 第87-88页 |
·培养基 | 第88页 |
·菌株与质粒 | 第88-89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89-92页 |
·菌株J2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89页 |
·菌株J2中phlE基因保守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| 第89页 |
·菌株J2中phlE基因的表达 | 第89-92页 |
·重组表达质粒p28-phlE的构建 | 第89-90页 |
·目的基因phlE的诱导表达 | 第90-91页 |
·phlE重组蛋白的纯化 | 第91-92页 |
·phlE基因强表达菌株J2-phlE构建 | 第92页 |
·强表达菌株J2-phlE生长曲线测定 | 第92页 |
·强表达菌株J2-phlE中2,4-DAPG定量分析 | 第92页 |
·强表达菌株J2-phlE对R.solanacearum平板抑菌活性影响 | 第92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92-98页 |
·菌株J2中phlE基因的扩增与分析 | 第92-93页 |
·菌株J2中phlE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| 第93-94页 |
·phlE基因的信号肽与蛋白质分子量预测 | 第93页 |
·phlE基因的保守结构域分析 | 第93-94页 |
·重组表达质粒p28-phlE的构建 | 第94-95页 |
·目的重组蛋白PhlE的表达与纯化 | 第95页 |
·phlE强表达菌株J2-phlE的构建 | 第95-96页 |
·强表达菌株J2-phlE生长曲线 | 第96页 |
·强表达菌株J2-phlE中2,4-DAPG定量分析 | 第96-97页 |
·强表达菌株J2-phlE对R.solanacearum平板抑菌活性影响 | 第97-98页 |
3 讨论 | 第98-9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99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3页 |
全文总结 | 第103-105页 |
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05-107页 |
附录一 文中所用培养基及试剂配方 | 第107-109页 |
附录二 研究中获得的DNA序列 | 第109-115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115-117页 |
致谢 | 第11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