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一、妨害公务罪基本情况 | 第9-14页 |
(一) 妨害公务罪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| 第9-10页 |
1. 概念 | 第9页 |
2. 妨害公务罪的基本特征 | 第9-10页 |
(二) 域外相关妨害公务罪立法简况 | 第10-13页 |
(三) 妨害公务罪的立法意义 | 第13-14页 |
二、妨害公务罪中“暴力、威胁方法”的司法适用争议 | 第14-19页 |
(一) 典型实案 | 第14-16页 |
1. 被告人陈某武、陈某某聚众围攻妨害公务案 | 第14页 |
2. 被告人王某某以自杀相威胁妨害公务案 | 第14-15页 |
3. 被告人曹某某、曹某、王某弟毁坏办公用品妨害公务案 | 第15-16页 |
(二) 由实案引发的妨害公务罪中“暴力、威胁方法”的争议情况 | 第16-19页 |
1. “暴力、威胁方法”的基本涵义及表现形式 | 第16-17页 |
2. “暴力、威胁方法”的强度认定 | 第17-19页 |
三、妨害公务罪中“暴力、威胁方法”的司法适用理性分析 | 第19-25页 |
(一) “暴力、威胁”方法的基本涵义及表现形式分析 | 第19-22页 |
1. “暴力”方法的基本涵义及表现形式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 “威胁”方法的基本涵义及表现形式分析 | 第20-22页 |
(二) “暴力、威胁”方法的强度 | 第22-25页 |
1. “暴力、威胁”强度学说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 “暴力、威胁”强度的具体认定 | 第23-25页 |
四、妨害公务罪中“暴力、威胁方法”的司法适用建议 | 第25-27页 |
(一) 以司法解释的方式予以规定 | 第25页 |
(二) 具体建议 | 第25-27页 |
结语 | 第27-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8-30页 |
致谢 | 第30页 |